河南: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監管 系統施治看住家底
“當時沒意識到風險,多虧你們及時糾正,保障了集體資金安全……”近日,面對前來回訪的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該區興達路街道某村黨支部書記劉某表示。
此前,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檢查中發現,該村出借的1000萬元集體資金存在流失風險。經瞭解,2023年底,該村雖經“四議兩公開”程序將集體資金出借給某建設公司收息,但未辦理有效擔保手續,致使集體資金存在損失風險。對此,該區紀委監委向興達路街道辦事處制發監察建議書,督促街道、村集體和企業簽訂補充擔保協議,指導街道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堵塞監管漏洞,有效維護了集體和羣衆利益。
農村集體“三資”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關係人民羣衆切身利益。今年以來,河南省紀檢監察機關緊盯鄉村振興領域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使用不規範問題,以規範集體經濟合同爲切入口,突出靶向監督,強化系統施治,推動“三資”管理規範有序。
“深入整治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使用不規範問題,第一步就是摸清家底。”河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今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督促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開展清產覈資,堅決防止瞞報漏報,全面摸清全省農村集體“三資”家底。該省紀委監委督促省農業農村廳成立6個省級工作指導組赴各地指導資產清查,對發現的問題現場反饋,限期整改。安陽市龍安區紀委監委針對羣衆反映突出的村集體資產底數不清問題,聯合區農業農村部門對村集體資產、資源全面清查,分類登記造冊。
“在日常監督和督導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村經濟合同問題比較突出,諸如合同要素不齊全、決策程序不規範、簽訂主體不規範等問題時有發生。”河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以超長期、超低價、不規範等問題合同爲切入口,推動整改未經民主程序審議、未簽訂書面合同、未及時繳納合同約定價款等問題。據瞭解,今年以來,全省共查處相關問題6042個,黨紀政務處分4192人。
南樂縣紀委監委日前開展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時發現,張果屯鎮西吉幹村黨支部委員路某在未經“四議兩公開”程序的情況下,擅自把村集體購買的活動房無償借給親戚使用。最終,路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制度不健全、權責不明晰、落實不到位,是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發生貪腐案件的重要因素。爲補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短板,進一步織密織牢監督網,河南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堵塞漏洞、建章立制貫穿始終,督促省農業農村廳制定《河南省農村集體財產管理辦法(試行)》等,加快推進洛陽市、中牟縣等3市4縣(市)國家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規範化試點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逐步規範,一批侵害羣衆利益的“蠅貪蟻腐”問題得到糾治,一批流失的集體資產重歸集體所有。
爲精準高效做好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焦作市紀委監委聯合有關部門搭建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產權交易平臺,在盤活集體資產、促進集體增收的同時,有效遏制農村小微權力腐敗。濟源示範區紀工委監察工委注重發揮數字監督作用,在加大對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公開公示力度基礎上,建立涉農惠民補貼等民生資金監督模型,藉助科技手段,快速查處違規分配民生資金等風腐問題。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農業農村局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平臺,將33個村(社區)的信息聯通入網,有效推動監管端口前移,從源頭上排查清理違紀違法隱患。
“下一步,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將堅持查、改、治一體發力,不斷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使用更加規範高效,以鐵的紀律、嚴的作風護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河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宣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