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保護治理有了系統施工圖
經濟日報北京7月4日訊(記者紀文慧)國務院新聞辦4日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日前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意見》明確了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並從六方面提出24項舉措,對江河保護治理任務作出系統安排。
根據《意見》部署,到2035年,現代化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江河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水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水文化繁榮發展,影響力顯著增強;江河保護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人水關係更加和諧。
江河保護治理涉及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涉及面廣、綜合性強。作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江河保護治理的指導性文件,《意見》從全力保障江河安瀾、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江河水生態保護、持續改善江河水環境、傳承弘揚水文化、完善江河保護治理機制六方面進行了系統安排。
水利部副部長陳敏介紹,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明顯,我國是變化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極端天氣事件呈現趨多趨頻趨強趨廣態勢,暴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突發性、極端性、反常性越來越明顯。我國的國情水情決定了需要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推進江河保護治理工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全力保障江河安瀾方面,《意見》提到,構建流域防洪減災新格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以及健全洪澇災害防禦工作體系。“洪澇災害是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現在全國都進入了主汛期。要堅持系統觀念,樹牢底線思維,着力構建現代化洪澇災害防禦三大體系,系統提升洪澇災害風險防控能力,增強應對極端暴雨洪水的韌性。”陳敏說。
爲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意見》從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方位提升節水水平、科學配置江河流域水資源、增強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展開部署。水利部總規劃師吳文慶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爲動力,全面構建節水制度政策體系。
重大水利工程是江河保護治理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提升防洪減災和供水灌溉能力、修復治理水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負責人關錫璠介紹,爲更好落實《意見》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將堅持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跟着項目走、機制跟着資金走,加大對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推動工程高站位謀劃、高質量建設和高水平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