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創新“立體監管+全民共治”河湖治理模式
7月1日清晨6點,湖南江永縣永明河畔,上江圩鎮巡河員何屈林手持智能終端,仔細記錄着河道水質數據。在他身後,無人機正沿河低空飛行,實時回傳河面情況。“以前靠步行巡查,現在有了智慧平臺,哪裡有問題,系統立刻預警。”何屈林指着手機上的“智慧河湖”APP說。
據悉,近段時間,上江圩鎮河長辦對永明河朱家灣段、上江圩團結大壩、女書園段等重點河段進行了全方位的無人機巡河,發現並及時整治問題8個,確保岸線的潔淨綠化。
近年來,該縣高位推動,構建河湖管護新格局,將河長制工作納入優先保障範疇。縣委書記、縣長帶頭巡河,全年召開專題會議5次,解決突出問題4個。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專題培訓等方式,實現黨員幹部河湖治理知識學習全覆蓋。同時開展河長制“七進”活動,組織“河小青淨灘”等宣傳30餘場,發放資料1.7萬份。
江永縣創新“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協作機制,推動問題清零與生態修復。全年查處非法採砂、違規排污案件16起,完成152個部省遙感圖斑複覈,整改“四亂”問題11處。同時,建立農藥包裝回收點,回收廢棄物3.5萬件,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覆蓋率100%。
在生態修復方面,該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加強江河水域岸線空間分區分類管控。劃定9處千人以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開展漁政執法8次,清除非法漁具1318件,並投放魚苗10萬尾,促進生物多樣性恢復。此外,投資3709萬元實施恭城河治理工程,打造全國首個河長制游泳公園,成爲集宣傳教育、休閒健身於一體的示範點。
江永縣創新基層管護模式,建成智慧河湖管理雲平臺,配備42路高清監控和3套水質監測設備,實現“空天地”立體監管。全年通過平臺和無人機巡查發現問題63件,違法事件響應時間縮短至15分鐘。
在基層治理上,全縣創新設立112個“河流村級自護站”,發動1200餘名村民組建巡護隊伍,通過村規民約和獎補機制激勵羣衆參與河道保潔、防溺水等工作,打通河湖管護“最後一公里”。
“全縣62條河流、69座水庫水質常年保持二類以上,2個出境國考斷面水質連續多年100%達標。”縣政府副縣長唐明川介紹,今年以來,江永縣創新構建“立體監管+全民共治”河湖治理體系,3個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Ⅱ類標準,永明河成功獲評省級幸福河湖。(殷娜 陳健林 餘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