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關閉空品變差? 彭啓明秀數據:國人過度憂心
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從我國空污佔比數據來看,交通源排放已超過工業源,且根據大氣及環工界學者估算,核轉氣全國PM2.5僅會增加0.003微克,他認爲國人過度憂心。(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最後一部核三廠2號機即將在今年5月17日停機,屆時臺灣火力發電佔比將來到84%,是否代表空品會更糟?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從我國空污佔比數據來看,交通源排放已超過工業源,且根據大氣及環工界學者估算,核轉氣全國PM2.5僅會增加0.003微克,他認爲國人過度憂心。
彭啓明8日在廣播節目解釋,火力發電分成燃煤跟燃氣,其衍生空污已少很多,且燃氣排碳量僅0.4%、燃煤0.7至08%,不該與關閉核電廠合在一起看,煤轉氣能顯著改善臺灣空污及排碳係數,國人不用擔心。
進一步細看我國空污來源,彭啓明指出,環境部統計顯示,電力業包含燃煤、燃氣的佔比僅2.3%,且汽機車等交通源排放空污佔比12.2%,已超過工業源的10.7%,逸散源例如餐廳、工地等的排放佔比更是達到26.6%,所以空污不是隻有幾個煙囪造成的,認爲火力發電84%對於空品影響,國人是「過度憂心」。
他也秀出數據指出核能轉燃氣對我國空品影響有限,目前核電發電量6.8%,全國PM2.5年均值爲15.453微克每立方米,橋頭站爲19.575微克每立方米;核轉氣情境下,全國PM2.5將增至15.456微克,僅增加0.003微克,橋頭站增至19.585微克,僅增加0.01微克。
彭啓明強調,這是大氣及環工界學者依照2021年排放數據算出,結果就是核電廠轉燃氣,PM2.5增加0.003微克,相關議題若有政治立場,不從科學角度,就很難談下去。
面對核電廠延役議題,他表示,核二、核三廠是40年前蓋的,若要重啓,建議核安會比照環評座完整評估,包含核廢料、地質安全、核安等,才能繼續往下走,但這是非常複雜的。
彭啓明也指出,參照日本經驗,平均一部機組重啓需要耗費5到6年,快的話2至3年,但所需經費爲400億至1000億以上,「看到資料我也嚇一跳」,真的要花很多錢,他是淨零派,任何低碳選項都可以討論、選擇,沒對核能有立場,但很難放進淨零路徑,不確定性實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