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空品僅次日本?蘇俊賓揭數據打臉彭啓明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揭數據重打臉環境部長彭啓明,怒批:「指標不是用來合理化污染衝擊!」(蔡依珍攝)
核三2號機除役引發空污疑慮,環境部長彭啓明今表示「臺灣空品僅次於日本」,盼大家少講「用肺發電」,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翻遍數據發現彭拿臺灣最新數據對比各城市舊資料,且還是全臺78個監測站中的31站平均,批彭拚命在找最有利的角度來合理化包裝和誤導,「指標和數據是用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來合理化污染衝擊!」
蘇俊賓說,臺灣這幾年的空氣污染的確有逐年下降,但是考量未來的用電需求又會提高,如果全面仰賴火力發電,對空氣品質絕對有衝擊,這是大家擔憂的。他點出「臺灣空品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有待商榷,他翻遍數據發現彭啓明是把今年臺灣最新的PM 2.5當唯一指標,跟各國的目前可以掌握到的數據比較。
蘇俊賓進一步指出,WHO官網有2024年1月各國家、城市的數據,但卻是2010至2022年不等,僅能當參考,沒辦法跟臺灣最新的年度比較,直言臺灣近十年也是逐步降到12.8 μg/m3,新舊資料相比會失真。
蘇俊賓也點出環境部12.8 μg/m3數據是來自環境部去年的空氣品質監測年報,但PM2.5規定是手動監測,環境部設有78個監測站只有31個測站有手動監測,這個平均數據是拿臺灣火力發電廠、工業密集區域,和花蓮臺東的監測站一起平均得來,再高喊「我們贏星、港」,這樣有意義嗎?遑論這只是單一指標,若參考IQ AIR的資料,2024年pm2.5亞洲還有日本、俄羅斯、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南韓都贏過臺灣。
蘇俊賓說,環境部應守護國人環境品質和健康,儘可能提供完整資訊,同時要求每一個單位落實污染控制、替人民把關,而非在衆多指標裡面只找最有利的角度來合理化包裝和誤導,強調空氣污染的數據是複雜多面的,「這些指標和數據,目的是用來解決問題,避免環境衝擊,而不是用來合理化污染衝擊!」
蘇俊賓感嘆彭啓明承擔重責,一再地論述火力發電廠空氣品質的衝擊遠不如移動污染源等其他項目,直言火力發電的環境衝擊是全面性的,他以硫氧化物(SOx)爲例,火力發電廠的硫氧化物排放在所有排放源佔40.4%,遠高於移動污染源的5.66%。火力發電氮氧化物(NOx)排放也佔16.5%。
蘇俊賓說,這些污染都是要全民共同承擔,發電廠附近民衆承擔更高,環境部應該做的,是完整資訊揭露,而不是嘗試利用片面資訊說服,是針對不同區域藉由空氣污染擴散模型跟健康風險評估來跟全民報告,這樣的做法公信力遠高於拿某一項目、個別的數據的全國平均值來論述。片面的資訊對於承擔高濃度污染的區域,尤其不公平。
蘇俊賓說,臺灣以超過80%的火力發電爲用電來源,入夜後甚至超過95%仰賴火力發電,民衆擔心的是長期對於環境的衝擊和健康風險的影響,區域性的空氣品質,還有不同氣候、大氣條件下的空氣品質,在空氣環境不利的情況之下,空污濃度也會加成,這種衝擊不只是全區域的平均值無法解釋,季節的平均值也會失真,蘇俊賓誠心建議環境部不要用簡化的方式來論述火力發電廠沒有衝擊,這樣子會讓中央部會的公信力越來越低。
蘇俊賓也提到「用肺發電」,如同各項能源設施,火力發電本來就是以環境成本來換來用電需求,這是基本的現實,多數民衆不會不知道,「用肺發電」其實不需要太辯論,民衆真正需要知道的是完整資訊結露,讓大家知道這樣的電,需要用多少肺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