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曝火力發電僅佔空污2.3% 蘇俊賓:不能只挑小的數字講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資料照/記者沈繼昌攝)

實習記者石嘉豪/臺北報導

環境部長彭啓明日前受訪提及,臺灣境內的空污,最大宗是來自交通,而電力業佔比只有2.3%,且主要是因燃煤的火力發電而生。對此,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10日)表示,雖然肯定臺灣空氣品質有逐步改善,部長也展現出積極想解決問題的態度,但數據不能只挑小的數字講,這麼做恐怕會造成民衆誤判火力發電對人體的影響。

彭啓明日前表示,根據環境部數據,臺灣境內的空污,來自交通的佔比爲12.2%,大於工業的10.7%,而電力業佔比只有2.3%,且主要是因燃煤的火力發電而生。

針對彭啓明的發言,蘇俊賓指出,會影響人體的空氣污染物指標包含TSP、PM10、PM2.5、氮氧化物NOx,還有硫氧化物Sox,再依據最新的臺灣污染源排放清冊來看,TSP排放佔全部0.5%、PM10排放佔全部1%、PM2.5排放佔全部2.61%、NOx 排放佔全部16.5%,SOx 排放則佔全部40.4%。

蘇俊賓認爲,這些數據和彭啓明說的數字,最接近的就是PM2.5,若真如此,問題來了,因爲空氣污染不是隻有PM2.5這個項目,如果以NOx、SOx兩項來看,火力發電佔全體的污染比例分別是16.5 %,還有40.4%。

蘇俊賓直言,不能只挑小的數字講,而忽略影響比較大的污染項目,如果因此造成多數民衆誤判火力發電對人體的影響,那麼對民衆是不公平的,顯然彭啓明傳達的資訊是不完整的。

然而蘇俊賓強調,如果彭啓明是要論述臺灣空氣品質有逐步改善,這點他是認同的,的確在環境部跟經濟部的政策指引下,法規逐步趨嚴,部分污染項目的確有在收斂,但如果說火力發電廠對環境的衝擊影響不大,那就很不大適合。

此外,蘇俊賓點出,除了項目沒有完整呈現外,空氣污染也無法用全國平均的概念來看待,對於所在區域的環境衝擊也應該同時呈現,簡而言之,拿大潭電廠的空氣污染排放,跟玉山、阿里山的空氣品質來平均,並沒有意義。

蘇俊賓表示,火力發電廠對所在區域的環境衝擊,也應該同時被呈現,畢竟距離越近,衝擊越大,他建議中央也可以用這個面相來思考區域的空品承受能力進而決定能源設施的區域和總量分配。

最後,蘇俊賓說,他肯定彭啓明過去幾次的發言,都非常坦率面對臺灣的環境問題,也展現出積極想解決問題的態度,所以,其實不想過於苛責彭啓明,但空品的數據,真的有必要好好釐清,讓國人知道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