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國安一定要重啓核電」彭啓明:中央無非核家園信仰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站在國家安全、減碳的立場來看,核電若能全部重啓當然最好,但實務上面臨法令修正、核安核廢處理等,推動上有相當大的難度。(賀培晏攝)
隨着淨零碳排的腳步,我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並以燃氣發電作爲輔佐,而核電廠陸續停止運轉,將於5月17日全部停機,邁入非核家園時代,然而無論燃煤或是燃氣,終究會產生碳排,對此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站在國家安全、減碳的立場來看,核電若能全部重啓當然最好,但實務上面臨法令修正、核安核廢處理等,推動上有相當大的難度,但中央並無所謂「非核家園信仰」,因此對於核能一直有討論,至於能不能重啓,端看後續法令修正的結果。
彭啓明今(16)日出席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2025年年會,會議中民衆針對「我國能源轉型,卻以燃氣作爲主力」表達擔憂,擔心若大陸軍艦封鎖臺灣海域,臺灣恐無電可發,對此彭啓明表示,天然氣進口倚賴程度確實涉及國安議題,因此目前在總統府設立的「全社會任性治理委員會」也有針對核電進行討論,若以國安角度出發,核電一定要重啓,且中央也無非核家園信仰,一直都是抱持可討論的開放態度,但核電不可單方面判斷,需要多方評估、凝聚社會共識,纔可進入下一步。
彭啓明提到,目前全球許多已開發國家的核電廠平均年齡達36年,爲因應能源轉型,有些國家選擇延役或重啓,但相關費用動輒數百億元新臺幣,且衍生的核安檢測、法規修正、核廢料處理,都是極度複雜的工程,現階段實在難以掌握,更別提還需要取得周邊居民的認可。
彭啓明表示,環境部雖不主管核能,但在氣候治理與能源結構調整上仍相當關注,因此針對目國際上發展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有持續掌握,但根據國際能源總署資料,目前全球SMR最快可商轉的機組也要到2030年,且造價高昂,例如美國NuScale的400MGW發電量機組,造價達105億美元,相較於傳統核電機組成本高出許多,也是目前最貴的能源選項,並且其規模說小也不小,佔地面積約14公頃將比大巨蛋還大,因此目前討論SMR技術的導入,仍不是時候。
彭啓明補充,臺灣雖然邁入非核家園,但應保有對新核能技術的研究與掌握,也需要培養相應人才,畢竟新、舊核電技術可說是截然不同,他也強調,能源知識無法從電視輕易獲得,民衆也不該認爲啓用核電就不會漲電價,能源爲複雜且長遠的議題,需要的是理性科學與社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