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任重道遠(劉性仁)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中時資料照,範揚光攝)

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主席,得票6萬5122票,之所以會當選,主要因爲改革形象加上世代交替理由所致,她將成爲國民黨史上第二位女主席,但她所面臨的挑戰不少,包括黨內、黨外及境外。鄭主席請益之旅尤有必要,團結是眼下最重要的工作。

鄭麗文過去曾主張臺獨,後轉入國民黨,並在立法院期間多次發表親中言論,曾公開表示「我是中國人」,引發爭議。她的政治轉向與強烈風格,讓這次當選格外引人關注。大陸的賀電遲發,美國是否能信任?日本高市早苗是否願意和她見面,都值得後續的觀察。

民進黨當然不會對鄭麗文有好話,鄭麗文當選後,民進黨、臺灣基進與時代力量等小綠陣營立即展開猛烈攻勢,小綠更指控中國完全掌握國民黨、國民黨赤化等語。這種迅速、集體式的認同反應,顯示政治焦慮。

鄭麗文之所以當選,是天時與地利的配合,當然鄭麗文的勝選與她的個性有關,她的女性形象符合多數民衆期待;她敢衝敢言的性格也符合國民黨員渴望黨主席的調性;更重要的是,鄭麗文恢復黃復興的承諾,讓她在黨內最具動員力的黃復興基層系統中取得壓倒性支持,這些都是她勝選基礎。很重要的原因,不是郝龍斌的問題,而是趙少康害到郝龍斌,選舉過程中提出包括「未繳黨費」、「中共網軍介入」等質疑,也引發黨員的反感,反而激發支持者的凝聚力,使鄭麗文奠定勝選的基礎。

此次選舉純粹是改革牌與世代交替,無涉及兩岸路線改變,畢竟路線要靠多數黨員同意,總是在馬英九路線和連胡五項願景下的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基礎上。另外,鄭麗文主席當務之急是處理好黨務工作,根本就不會挑戰盧秀燕的政治地位,外界也不必見縫插針,這些質疑都是多慮了。

對中國國民黨的黨員及中間自主選民的心態來說。不再接受溫和妥協的方式,而是轉向具備攻勢動能與媒體存在感的新型領袖。民衆口味孰以致之?恐怕與民進黨打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鄭麗文勝選後,國民黨面臨黨內、黨外及境外三大挑戰:

一、黨內部分,彌平選舉時的心結,加強團結;籌集募款資金,維持正常開支;鼓舞黨內士氣,將人事擺放在正確的位置;如何擺脫「親中標籤」?將成爲她的最大考驗。另外,黨內派系整合困難,立院黨團能否配合?未來是否願意服從新主席?倘若如果無法整合,將有可能政令不出黨部的窘境。受困的黨工也極需要新任黨主席的處理。

二、黨外部分:外有民進黨的攻擊、無論是鋪天蓋地的蒐集資料或是網路世界抹黑抹紅抹黃;鄭主席對於和媒體的互動,對於來自民進黨的批評要如何迴應?鄭主席與民衆黨間的關係,特別是在提名方面,恐怕都必須坐下來好好聊聊。

三、境外部分:從鄭麗文勝選感言來看,在兩岸關係基本上還是中規中矩,臺灣也不會成爲美國日本等國際間的麻煩者,具有相當的可預測性;對於大陸來說賀電是一種表態,表示對鄭麗文的背景變化顯然還有顧慮,大陸並沒有喜歡鄭麗文,更多的是問號及關注;鄭麗文主席國際關係的背景,應當知道該如何處理臺灣對外部分。

總之,她接地氣,但能否真正整合派系、重新凝聚民心,並提出一條清楚且可行的願景?這不只是一位主席的勝利,而是國民黨是否能迎來重生契機的起點。鄭麗文較少歷史包袱,深知年輕人喜好,也擅長網路宣傳,清楚知道民進黨選舉手法,但如何落實還很難說。因此鄭麗文當選,任重道遠,憂喜參半,更多的期待是往正面的方向發展。

鄭麗文當選,象徵國民黨世代轉變的開始。她不是傳統藍營菁英,而是懂綠、敢戰、能親民的跨界政治人物,她能以學運語言對抗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因此民進黨最怕的敵人,是不是鄭麗文?都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鄭麗文主席要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事。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