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民進黨敗家子(劉性仁)

臺灣對等關稅是疊加計算引發關注,行政院11日召開記者會,副院長鄭麗君(左)與政委楊珍妮(右)等相關部會官員出席說明。(陳君瑋攝)

近期陸續傳出美對臺疊加關稅及要求4000億美元投資,平心而論臺灣承受不了,美方並未考量臺灣能否負荷以及臺灣多數民衆的想法,臺若照單全收恐怕傳統產業崩潰,臺灣出口和發展難以生存,多少人會失業。美方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臺灣的痛苦上,一旦實行,臺灣恐怕難以再起,徹底被毀掉,民進黨政府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嗎?其影響不比軍事威嚇輕,這難道就是所謂的民主與普世價值嗎?

鄭麗君總算鬆口表示,美方每一年針對各國都有公佈相關非關稅貿易障礙報告,美方長期關切臺灣的項目也都有在報告內,包含美規車准入問題、農產品標準、輸入許口制度等,許多議題都是臺灣必考題,也都列爲磋商範圍。即使臺方盡力爭取,也應當公開向民衆說清楚講明白,李文忠警示並沒有說錯,別忘過去服貿之例,因爲這已經嚴重威脅到臺灣民衆的生存及發展,實在退無可退。

首先,美國課徵臺灣關稅20%+N,嚴重衝擊臺灣經濟。原本在8月7日美國對等關稅落實前,許多臺廠還抱着一絲希望,因爲政府說這只是暫時性關稅,很多臺廠都很期待稅率能降多少算多少,但後來隨着美國對等關稅的落實,稅率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不斷疊加上去,讓很多臺廠都不知所措、叫苦連天。臺灣在既有的稅率又加20%,怎麼競爭?產業勢必受到衝擊。

其次,賴政府與美國密室談判,錯失讓立法院及臺灣民意做爲談判後盾的利基。就以日本爲例,日本政府在關稅生效前發現疊加關稅,並未隱瞞,隨即與美國交涉,抗議成功,美方最後同意關稅就是15%不疊加。民進黨明知臺灣4月就知道關稅要疊加,既知道爲何不說,也不向美國抗議,擺明就是放棄立場,任憑美方予取予求。民進黨政府一方面吃定在野黨不敢擋,不敢否決臺美談判結果?另一方面抗中反共讓民進黨政府無路可走。

再者,臺灣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739億美元,多數是科技產業賺的,如今傳產、中小企業、農業等都將被犧牲,臺灣經過數十年打拚,累積近6千億美元外匯存底。川普若不鬆手繼續壓榨臺灣,而民進黨政府也無力抵擋,臺灣人辛苦打拚數十年的根基,將一夕蒸發,民進黨必須承擔敗家子的歷史惡名。美國窮臺政的結果是親手毀了臺灣, 且永遠爬不起來,國防預算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總之,臺灣朝野一定支持政府努力替臺灣爭取結果,也知道民衆要作爲賴政府爭取談判的後盾,但前提是民衆必須要知道實情,賴政府不能隱瞞,若爭取後無果,民衆也不會太怪賴政府,畢竟已經努力了,但眼前並沒有感受到賴政府努力爭取的痕跡;賴政府在對美談判上,並沒有向立法院及臺灣民衆進行詳細報告,使關稅議題從一開始談判,臺灣便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到現在採取疊加關稅結果,賴政府對臺灣社會欠缺完整的說明,是否誤判局勢還有討論空間。

因此,美國川普政府的做法典型屬於以美國爲優先的經濟民族主義,抗中都已經是其次。川普透過高關稅與產業政策,企圖將製造業與高附加價值產能,吸引到美國境內,連對長期盟友也不例外,臺灣更難以置身事外,臺積電很難不去美國。這種做法短期當然會對美國創造就業以及政治利益,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勢將引發盟友對美國的質疑。

悲情的臺灣擺脫不了悲情的宿命,民進黨口口聲聲愛臺灣,卻親手將臺灣的利益及未來雙手奉上,臺灣雖然在高階半導體跟ICT製造上,擁有不可替代技術優勢,但在與美國談判關鍵談判中,籌碼過度集中在科技領域,讓步是必然的。更嚴峻的考驗在臺灣農業開放,製造業對美的投資,還有能源合作等方面,很難找回自己的自主性,臺灣究竟毀在誰的手上?大家心裡都有答案;光靠賴政府補貼也難挽回臺灣的頹勢。(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