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改10點上課萬人連署 教團憂課綱、配套不變恐更慘

針對延後上學提案,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上課時間調整可以討論,但學習時間配置影響最深是課程綱要,若要調整上課時間要有配套。(本報資料照)

有民衆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把國、高中學生的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10點,下課時間仍維持下午4點,希望藉此改善學生長期睡眠不足問題,同時提升學習效率,提案獲得熱烈迴應。教育團體認爲,但若只改鐘點、不動課綱與配套,最後不是延後到六點放學,就是壓縮教學、用作業補課,反而傷害學習品質,並無法達成提升學習效率的初衷。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臺灣學生學習時間比世界各國長是事實,學習時間長不見得跟成就或效果連結,而是要看學習效率,上課時間調整可以討論,但學習時間配置影響最深是課程綱要,如果要調整上課時間,課程綱要調整要納入學生、家長、專家、學者、學校老師共同討論。

侯俊良說,睡眠時間跟課程是兩件事,如果學生沒有自制力,就算調整上課時間,學生睡眠不足問題仍難以解決,所以應該要回到學生生活自治管理探討。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課綱學分與課程結構不變,上課總時數幾乎沒有調整空間,在此前提下,從10點上課勢必順延放學到18點,將擠壓課後社團、運動與家務時段,勢必衝擊跨區通勤與需家長接送的學生,增加雙薪、單親家庭負擔。國外經驗亦指出,延後上課會連動交通、課外活動與照顧安排,必須事先協調並提供配套措施支持。

另外,若選擇縮短在校時間,必須同步檢討課綱學分數、評量方式與教師人力,並設計校內安心看顧與交通配套,照顧到弱勢與需要接送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