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附議國高中10點上課 一線師嘆「學生沒自制力」:幾點上課都枉然

國高中生連署延後上課時間至10點,引發社會討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期有民衆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發起連署,期盼國高中生每日上課時間延至上午10點,避免慢性睡眠剝奪導致的學生憂鬱及自傷自殺風險,引發萬人連署正式成案。《中時新聞網》親訪多位一線教師均不支持,直言學生能否睡飽,關鍵在於生活自律,學生生活習性不改,幾點上課都不可能改善;不過類似提案2021年便上演過,當時確實成功讓高中的強制早自習消失。

該提案主張,將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爲早上10點至下午4點,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藉此改善學生睡眠品質與時間,成就更好的學習效率,也能有更多時間進行個人興趣探索及製作學習歷程。該案自9日提出後,不到一週便在昨日突破門檻,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萬人連署。

對此,《中時新聞網》訪問多名一線教師,發現全抱持着負面態度,直言「幾點睡覺是個人選擇,睡不睡得飽跟體制沒有直接關係。」若把上課時間延後,學生依舊熬夜,那白天上課精神及學習效率仍不會改善。

至於有學生提出應砍掉多元學習或彈性課程,有老師坦言並不反對,但憂心若因此引發教育單位干預,反而會對教學現場帶來新的壓力。

但老師唯一的共識,就是「學生這樣要求?家長會同意嗎?在升學主義掛帥下,臺灣升學制度沒改,延後上課的各科課程仍要找時間補足,在上課時間不足下,學生的壓力,只是從白天往後移,甚至會有更多非考試科目被暗中偷天換日,作爲必考學科上課用,毫無意義。」

事實上,延後上課並非被首次提出,2021年便有希望國高中生上課時間改爲早上9點半至下午5點的連署,當時就有達標,教育部於2021年8月召開公聽會,並經多次會議與專家研議後,最終於2022年取消高中的早自習,讓學生延後至8點10分第一堂課開始再去學校,並提出減少集合活動次數、早自習零考試等配套。

教師直言,現行制度已較過去鬆動,而這些改動對老師的教學及上班時間都會帶來影響。受訪教師也表示,自己能接受、配合,但真正要面對的還是學生的自律問題,自主學習的目的是探索自我、擬定不同的方案和計劃及思考如何讓人生更有意義,若未有足夠的自我把控力,幾點上課都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