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有民衆提案,國高中生上課時間要延後到早上10點。(圖/免費圖庫)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有民衆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要求把國、高中上課時間改成早上10點,相關提案已有萬人響應。對此,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過去研究發現,8點以後起牀比較符合生理時鐘,也有20%屬於晚睡晚起體質,頭腦纔會比較清楚,但睡眠生理時鐘也因人而異,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統一處理。
有民衆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希望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把國、高中生上課時間縮短爲10點到下午4點。內容提到,有效改善學生睡眠品質與時間,成就更好的學習效率,國高中生已有能力自行通勤上下學,因此大可不必將上學時間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使學生能有充足睡眠,避免慢性睡眠剝奪導致學習效率大減、憂鬱情緒增加、自傷自殺風險提升,且放學後能有更多時間進行個人興趣探索、製作學習歷程、進行社交活動、從事健身運動、專心讀書學習。
葉啓斌受訪時表示,國、高中生上課時間要不要延後,這部分可以從二方面來談,第一是「生物體質」,研究顯示,羣體中確實有10%到20%的人屬於晚睡晚起型,可能要早上8、9點後,頭腦纔會比較清楚,這時候在工作、學習纔會有效率,不過這類人往往需要透過問卷評量,才知道自己生理時鐘跟別人不一樣。
第二則是「社會或文化關係」,他直言,有些學生白天上課打瞌睡,其實是學習動機不足,對學習興趣缺缺,又或者白天上課一直在睡覺,晚上自然就會晚睡,這些都是後天環境造成的生理時鐘,養成晚睡晚起。
葉啓斌強調,睡眠時間雖然是影響生理時鐘的因素之一,但應該要先辨別學生晚睡晚起的問題是先天或後天造成,因爲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一樣,有些人只需要睡4、5小時就很有精神,有的人要7、8個小時,有些是學習動機及學習狀況不佳的孩子們,可能有別的事情沒有被評估到和介入,因此不能只是看表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