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江口:以窗口過篩學習成效檢驗 以服務提升辦事羣衆體驗

窗口行事廉不廉,羣衆最有發言權;窗口服務好不好,羣衆心裡最知曉。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作爲爲企爲民服務的第一線,貴州省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始終把解決企業和羣衆的急難愁盼作爲落腳點,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整合資源力量、精準靶向發力,將學習成效轉化爲爲企爲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中心辦事效率和羣衆辦事體驗顯著提升。

學有深度 一鍵兜底防二次跑腿

走進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一個醒目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標識十分顯眼,前來諮詢的市民正三三兩兩地向工作人員訴說自己的辦事訴求,工作人員都耐心解答、協助辦理。

窗口配備了專人,專門解決市民在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症”,通過開闢綠色通道,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時收集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確保市民辦事“有人管”,問題“能解決”,來了“不白跑”,讓“小窗口”成爲便民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大平臺”。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主要是集羣衆的諮詢、投訴、舉報、求助等功能於一體,專門解決羣衆在辦事過程中遇到因政策理解有差異、業務流程複雜、歷史遺留問題而導致的辦不成事的情況。”據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投訴督查股負責人肖仁舉介紹,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創新“窗口服務”舉措,暢通辦事“高效通道”,聚焦羣衆辦事堵點、難點問題,以“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爲兜底,專門受理解決流程梗阻、材料繁瑣等疑難問題。

“遇到辦理流程較爲複雜的事項,我們會及時協調相關部門,幫助查找相關信息,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羣衆訴求,真正做到‘1小時內響應、1個工作日內反饋’。”肖仁舉說,通過一鍵兜底有人管,減少羣衆因辦不成事而產生的焦慮和不滿情緒,從源頭上盡力防止辦事企業和羣衆二次或多次跑腿,讓他們順心辦、不操心,爲全力打造有溫度、有速度的政務服務環境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學用結合 一站服務助二次生產

走進國家稅務總局江口縣稅務局辦稅服務大廳,寬敞明亮的服務大廳整潔舒適,導向標識規範清晰,前來諮詢、辦理稅務的市民絡繹不絕,稅務人員正穿梭在導稅臺與自助辦稅體驗區之間,耐心細緻解疑答惑。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江口縣稅務局按照“優前臺、強中臺、精後臺”的要求,對原有辦稅區進行了智慧辦稅服務轉型升級,不斷優化智慧辦稅體驗,設立“辦不成事找我”崗,合理設置了諮詢導稅區、簡事快辦專區、雙屏互動輔導區、自助辦稅輔導區、自助終端辦理區、窗口業務區、矛盾調解中心、複雜事項受理中心、宣傳公告專區、“智慧驛站”辦問協同中心、數據整合分析中心,初步實現自助辦稅爲主、輔導辦稅爲輔、人工窗口託底的辦稅模式。

“我們設立‘辦不成事找我’崗,這個崗位就是專門解決納稅企業和個人在事項辦理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而設的兜底站和終點站。我們結合學習教育開展情況和學習成效,把納稅人繳費人的操心事、煩心事辦成放心事、暖心事,全方位融入稅務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讓辦事羣衆和企業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稅務服務。”據國家稅務總局江口縣稅務局窗口工作人員向倩介紹,該崗位主要針對納稅人繳費企業和個人在事項辦理時因政策理解差異、系統技術障礙、材料缺失、跨部門協調或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而設,專注於打破“辦不成事兒”的困境。

據瞭解,窗口設置後,縣域內一茶企爲加大生產,急需申請一筆大額增量留抵退稅,緩解資金壓力。而該企業因一份關鍵合同原件因無法及時提供,按常規流程,材料不齊無法辦理,企業面臨停產的風險。當企業着急地找到“辦不成事找我”窗口後,工作人員迅速行動,第一時間爲企業疏通渠道,成功進行了事項辦理,保障了企業的二次生產。而這,只是該窗口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用轉化,實實在在實現納稅人“找一個窗,解所有難”的一個縮影。

學有成效 一窗通勤免二次煩憂

“小舉措”解決“大問題”,“小窗口”服務“大民生”。結合學習教育,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共設立了自然人綜合服務區、法人綜合服務區,設置綜合受理窗口27個,潮汐窗口3個,進駐部門33個,進駐事項1707項,通過“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把“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爲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密切黨羣關係的有力抓手,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優化辦事流程和服務環境,着力打造讓羣衆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省心、更高效、更暖心的政務服務環境,通過“一窗通聯”,免去了辦事人的二次煩憂,切實做到學有深度、學有成效。

“結合學習教育,通過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解決羣衆合理訴求,截至目前解決羣衆熱線投訴3條,政務服務網投訴4條,政務服務網諮詢14條、建議2條、舉報14條、求助1條。羣衆評價數據28451件,總體差評率爲零,好評率100%。”江口縣政務服務中心投訴督查股負責人肖仁舉說。(殷波、黎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