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挑戰 裕隆:堅守臺灣市場

裕隆董事長嚴陳莉蓮27日主持股東會說明營運展望。圖/業者提供

裕隆股東會重點

川普關稅掀起的全球經濟震動,臺灣汽車市場、產業也遭受波及,裕隆汽車董事長嚴陳莉蓮27日首度迴應指出,裕隆集團將堅守深耕多年的臺灣市場積極應對;臺美經貿談判形成的關稅調降壓力,裕隆總經理許國興亦直言,產業界與公會立場皆希望政府優先從「貨物稅」着手,而非直接調降進口關稅。

嚴陳莉蓮表示,集團兩大事業利基,包括汽車事業發展現況,重心持續放在新能源車事業拓展,除納智捷電動車將提供更完整的產品組合與充電便利性,與日本三菱汽車的合作也將於明年正式出口至澳洲及紐西蘭。

此外,裕隆集團佈局生活事業也將成爲獲利另一動能。嚴陳莉蓮表示,去年爲新店裕隆城第一個完整營業年度,全年營收逾55億元,已成爲新店的核心商圈,未來將繼續挹注更多獲利。

嚴陳莉蓮坦言,公司持續面對產業環境挑戰,尤其地緣政治劇烈變動造成的生產在地化、短鏈供應的趨勢,未來除繼續落實國產車在地化價值比率,也會提高供應鏈韌性。

許國興會後補充指出,受到近期關稅以及貨物稅調降議題發酵,各汽車展間賞車人數確實有所減少。以4月爲例,整體銷售年月雙減逾1成,許多車主觀望態度濃厚,由於對後續關稅或貨物稅調降有所期待,因此賞車後也不急着下單,市場的買氣明顯趨緩。

許國興表示,國際情勢如此也莫可奈何,但在考量國內汽車產業發展前提下,呼籲政府需謹慎處理。裕隆副總經理、也是車輛公會理事長李建輝則重申,若調降汽車關稅,對臺灣2,500家汽車產業及相關30萬就業人口將造成莫大沖擊,因此期盼可從定額調降貨物稅着手。

李建輝重申,貨物稅原就屬奢侈稅性質,在國際談判中也被視爲非關稅貿易障礙,在談判過程中有其調整的正當性;若僅調降關稅,國產車廠將難以在臺灣生存,連帶牽動臺灣衆多誇足車用領域的ICT廠商發展,將無國產車平臺可供實車驗證,整個車用電子產業也將隨之喪失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