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關稅20%!臺化董座:比韓國多5%是個挑戰
臺化以石化產品、塑膠出口貿易爲主要,直接銷往美國不多,但是間接貿易不少,挑戰的是消費國的對等關稅稅率,越南20%、土耳其15%這些數據重要,我們會觀察今後的變化,調整市場佈局,另各國的內需市場則與對等關稅稅率無太大關係,亦有拓展空間,只要差異化做得好會容易開拓。
洪福源認爲,世界整體市場若因暫時性關稅底定,需求恢復正常,會有助於產品的去化,特別是經過四個月的不確定性,庫存已低,價格比較容易回到正常軌道,臺化芳香烴產品持正面的看法。
洪福源指出,美國政府今年4/2拋出對等關稅、次級關稅政策,四個月以來反反覆覆,提高、降低、寬限、再延期,市場在這種舉期不定的情況下無所事從,只能延緩下單剛需採購,或搶寬限期下單,造成市場價格保守,傷害市場的發展,供應端、需求端庫存偏低。
不過,市場的需求還在,除了中國大陸內需不理想外,其他國家都還可以,尤其美國仍然很健康。在美國與多個主要貿易順差國家,對等關稅底定15至20%之後,市場不再無所事從,需求會陸續出來,但是市場供應鏈、訂單都會呈現新形態,新商機呈現,業者必需抓住這種轉變。
當然對等關稅會繼續談下去,川普政府玩的是以關稅手段,換取消弭貿易逆差,他這個生意人拿美國的需求,公開標售找最佳標案,供應國家只好依其條件應標。只是,最終的成本由誰承擔是個重點,美國人若是自己不能生產,只好承受成本,就有通膨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