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調降恐衝擊我農業 餐盒公會:國產食材可擴及至幼兒園及高中職
我與美國對等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雖經濟部否認媒體的相關報導,但仍讓產業界關心談判進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風傳媒昨報導指出,經濟部內部資訊透露,臺灣關稅籌碼出爐,並保證美國商品全面市場開放,包含取消農漁畜產品關稅等。餐盒業者表示,假如大量零關稅農產品進來,對我國農業的衝擊將是大海嘯,建議國產食材的使用可擴及到公立幼兒園和高中職,讓國人對國產食材進一步認同,學校午餐會是穩定臺灣農業的力量。
風傳媒昨報導指出,據經濟部內部資訊透露,我國在8月初和華府保證,將對美國商品全面市場開放,包含取消包含小麥,玉米,大豆,乳製品,肉類與水產品、蔬菜和水果的關稅等。經濟部昨也對此澄清,臺美關稅目前仍在持續協商,尚未有結論,上述報導並非事實。
全國餐盒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表示,2017年學校推動學校午餐全面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也就是「三章一Q」,糧食自給綠率對臺灣的消費是種確保,也因爲臺灣位於敏感地理位置,任ˋ和風吹草動都會產生影響。假如未來真的有大量零關稅農產品進來,小農爲主的臺灣農業很難面對這樣的大海嘯。
陳明信指出,如何加強民衆選用在地農產品變得相當重要,畢竟衝擊在於進口產品便宜,但當糧食自給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便不便宜就不是自己說的算了,希望談判能守住臺灣農業。
陳明信強調,就營養午餐而言,目前公立中小學有180萬名學生,加上老師就是210萬人,佔全臺總人口近10%。如果未來上述農產品真的零關稅,政府除了補貼農民收益外,建議國產食材可擴大到公立幼兒園和高中職,使用國產食材的人數就會進一步上升到260萬人,甚至私立學校也納入的話約300萬人,這就佔總人口13%,學校營養午餐一直是穩定臺灣農業的堅定力量。
有農民表示,臺灣農業的改革升級勢在必行,否則面對美國集團式生產的模式幾乎沒有反擊的力量,如果有老農或沒有耕作的地主能釋出土地但仍持有土地所有權下,臺灣的集團式種植或許會有可能發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