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新關稅衝擊令美國農民“猝不及防”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道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15日報道,美國各地農民表示,他們可能面臨財務破產——除非有納稅人資助的大筆緊急救助來彌補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全面削減開支和混亂的關稅政策造成的損失。
中小型農場在氣候衝擊加劇和大宗商品市場動盪的情況下已經陷入困境,此外還受到主導供應鏈的大公司的擠壓。
最近幾周,由於史無前例的強降雨和洪水,得克薩斯州和中西部地區的農民蒙受了數百萬美元的農作物損失。
氣候危機引發的極端天氣,加上美國總統迫在眉睫的貿易戰,以及政府削減受歡迎的聯邦項目和工作人員,讓農民們陷入困境,不得不需要另一次緊急救助。
上月在得克薩斯州南部的里奧格蘭德瓦利,48小時內遭遇了一年的降雨量,乾裂的農田變成湖泊,讓特拉維斯·約翰遜損失了1000多英畝(1英畝約合4047平方米)棉花、高粱和玉米。他說:“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我討厭被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我確實很擔心。”
里奧格蘭德瓦利的農民們向墨西哥出售高粱、小麥、玉米和蔬菜等作物,同時購買肥料和設備——並依賴墨西哥農民提供廉價勞動力。墨西哥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中國是美國高粱和棉花的主要買家。由於特朗普的關稅戰,所有運往中國的美國產品面臨125%的關稅,並可能切斷農民與核心市場的聯繫。
根據“調查中西部”組織的分析,2024年,農業縣在大選中力挺特朗普,讓他在美國444個農業縣中除11個縣外的其他所有縣獲得多數支持,平均支持率爲78%。
然而,特朗普農業大本營的焦慮與日俱增。
首先是政府大規模削減供不應求和長期缺乏資金的聯邦氣候和環保計劃,這些計劃旨在降低成本和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收益率和改善環境衛生。
特朗普還關閉了爲農民提供穩定國內市場的食品項目,比如公共學區和食品銀行,這些項目有助於農場更好地抵禦全球經濟衝擊。美國國際開發署每年購買大約20億美元農產品,特別是小麥、高粱和扁豆,用於人道主義援助項目。但該機構已經被關閉。
單是聯邦項目的損失就很難應付,但隨後又出現了貿易混亂。特朗普宣佈關稅政策時,大多數農民已經種下春季作物——或者至少已經準備好土地併購買了種子和農藥等生產資料,因此無法轉而種植可能在國內找到市場的作物。
專家們越來越多地達成共識,認爲這一動盪局面對競爭對手的農業經濟而言是個機會,但對美國農民而言是場災難。
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的農村戰略和氣候變化主管本·利利斯通說:“一切都發生得如此之快,在種植季中期,這一猝不及防的衝擊對農民而言將是艱難的,尤其是那些種植出口作物的農民。”
經濟學家貝蒂·雷斯尼克在右翼遊說團體農會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關稅政策決定的波動性,以及新關稅的頻繁宣佈、暫停和實施,將對美國農業造成影響。沒有美國農業部的直接支持或者農業法案提供最新的安全保障,農民幾乎肯定會受到這些關稅的衝擊。”
消費者權益組織“食品和飲用水觀察”的高級研究員本·默裡說:“如果沒有緊急援助,我們只能想象這對農民而言將有多麼糟糕,而對巴西而言是多麼好的機會——這一切都是爲了給富人減稅。”(編譯/盧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