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關稅不會讓美國重返“單極時刻”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2日刊發題爲《關稅不會讓美國重返單極時刻》的文章,作者是賈南·加內什。文章編譯如下:

1949年之後的數年,美國仍在爲“失去”中國而懊惱。

本世紀版本的“誰失去了中國”是“誰壯大了中國”。共和黨人,加上不少民主黨人,日益沉浸於自我敘事,認爲在一系列幼稚的政府領導下,美國向貿易開放,而精明的外國人卻沒有,隨之而來的就是美國的相對衰落。因此,中國得以成爲超級大國。只要這種對近期歷史的奇怪描述還存在,華盛頓的保護主義狂熱就不會消失。

因此,消除一些誤解是值得的。美國及其他國家政府曾反對中國融入貿易世界,直到2001年中國才以異常苛刻的條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此時距離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已經過去20餘年。認爲華盛頓是在一時衝動的情況下才“引狼入室”,這種觀點與實際不符。

其次,即使美國可以通過減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來減緩它們的經濟增長,難道美國自己就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嗎?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成功抑制通脹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美聯儲的精明操作,但也要歸功於來自亞洲新興製造業中心的廉價進口商品。任何希望美國能成功遏制中國的想法,都必須考慮到其本身事與願違的結果。

而且,不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替代方案究竟是什麼呢?西方真的能把一個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拒之門外嗎?這樣做將喪失世界體系的合法性。

如果驗屍官對美國單極主義這具屍體進行檢查,也一定會得出自然死亡的結論,而不是自殺或意外致死。即便是我們當中那些寧願選擇美國領導的世界,而不是其他看似合理的替代方案的人,也必須認識到,一個佔世界人口4%或5%的國家主宰世界,這本身就不可能。

約一個世紀前,美國超越了英國,成爲最重要的大國。當時,自由派英國人對這個在關稅壁壘下實現工業化的篡位者也有其不滿。回顧過去,誰認爲保護主義是最重要的問題?只要美國不自我傷害,其規模最終會顯現優勢。

支持保護主義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它可以迫使別國做出讓步,無論是在貿易問題本身方面,還是在不相關的問題上,正如加拿大和墨西哥最近所表明的那樣。

有些技術具有戰略意義,值得獲得補貼。但是,美國統治階層中的很多人說服自己相信了另一種不那麼站得住腳的信念:貿易導致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下降,如今這在美國毫不掩飾的制裁以及中國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帶來的衝擊中得到了明顯體現,貿易的對立面,即使不能逆轉、也可能會阻止這一進程。這似乎是一種值得欽佩的自我批判論點,但它不過是一種精神安慰,因爲它將相對衰退定義爲一種選擇,一種可以解決的問題。真正的坦率應該是承認其他國家也具有能動性,而且它們最近幾十年的選擇對美國地位的侵蝕超過了華盛頓的任何決策。

“失去中國”的敘事幾十年來一直困擾着美國政治。它助長了“麥卡錫主義”的興起和越南的災難,因爲政客們試圖爲根本不存在的“失敗”進行自我救贖。如果另一個無端指責的時代即將到來,希望其後果只是一些昂貴的關稅。(編譯/鄭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