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20億獨角獸遞表 3年累虧26億元的斑馬智行赴港IPO
中經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汽車行業已全面邁入智能化競爭的下半場,智能座艙作爲人機交互的核心載體,正成爲車企爭奪用戶心智的關鍵戰場。與此同時,佈局智能座艙領域的企業也紛紛角逐資本市場。
8月21日,阿里巴巴發佈公告,擬分拆斑馬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斑馬智行”),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獨立上市。而在阿里巴巴發佈公告的前一天,港交所披露了斑馬智行的上市申請文件,聯席保薦人爲德意志銀行、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國際。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斑馬智行誕生於2015年,由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聯手發起的互聯網汽車基金孵化而來,自誕生之日起便自帶“互聯網巨頭+整車龍頭”雙重基因。
據2025年6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5年全球獨角獸榜》,斑馬智行的估值達到220億元,位列榜單第331位。
招股書顯示,斑馬智行本次IPO募資金額將用於加強研發投入、增加中國市場份額、拓展全球市場、支持業務收購及擴張計劃,以及補充營運資金等。除此之外,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阿里巴巴持有斑馬智行約44.72%的股份。上汽集團持有斑馬智行34.34%的股份。
不過,斑馬智行仍處於虧損階段。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斑馬智行分別實現收入8.05億元、8.72億元和8.24億元;年度虧損分別爲8.78億元、8.76億元和8.47億元。
對於公司的虧損,以及在推進上市和未來全球化戰略的過程中,公司將如何優化客戶結構等問題,記者聯繫斑馬智行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可以參考聯交所官網的上市公告。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搭載超800萬輛車
縱觀車市的競爭,硬件趨同、軟件定義汽車已經成爲主旋律,智能座艙不再是簡單的“內飾+大屏”,而是整合高算力芯片、多模交互、整車OS、雲端服務與生態運營的綜合載體。
智能座艙作爲汽車智能化的核心載體,正迎來極爲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一趨勢可從市場規模得到印證。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1290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327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16.8%。其中,基於軟件的座艙解決方案市場增長更快,預計從2024年的401億元增至2030年的114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9.2%。
作爲較早深耕智能座艙領域的企業,斑馬智行已經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取得了諸多亮眼的成績。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算,斑馬智行是國內最大的以軟件爲核心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根據同一資料來源,按解決方案搭載量計算亦排名第一。
對於公司在行業領先的緣由,斑馬智行在招股書中稱:“讓我們脫穎而出的不僅是規模,更是深度。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我們是國內僅有的兩家完全自研汽車操作系統的第三方供應商之一,根據同一來源的資料,我們也是唯一一家將智能汽車體驗的三大核心支柱:系統級操作系統解決方案、AI全棧端到端解決方案和汽車平臺服務,無縫整合從而提供差異化座艙解決方案商業模式。這使我們不僅能提供軟件服務,更能將汽車轉變爲智能移動空間。”
斑馬智行方面進一步表示:“根據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與諮詢機構IDC發佈的2025年報告,在智能座艙領域,我們的大語言模型能力在九家國內頂級汽車AI公司中排名第一,在車輛控制、駕駛、娛樂、出行、商務、生活方式和社交互動等多個真實場景的表現均領先同行。”
斑馬智行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已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據悉,其搭載量從2022年的83.5萬臺增長至2024年的233.4萬臺,複合年增長率達67.2%。截至2025年6月30日,斑馬智行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已在60個主機廠的逾800萬輛車上搭載,覆蓋超過14個國家。
“我們解決了智能座艙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即主機廠、車主與內容和服務商之間的割裂。憑藉多年的經驗,我們構建了閉環生態系統,無縫整合軟件、AI和車載服務。”斑馬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這種整合模式使我們能快速行動並創造實際價值,幫助主機廠更高效地將AI座艙功能推向市場;爲車主提供更安全、個性化及有趣的車內體驗;爲內容與服務商提供直接接觸優質、高參與度車主的渠道。隨着更多主機廠採用我們的解決方案,更多車主使用我們的功能,我們也吸引了更多內容與服務商加入平臺。這種自我強化的循環持續加速,增強我們的競爭壁壘,使我們在智能出行進入下一變革時代時,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專注於擴大市場份額及推廣
智能座艙行業目前仍處於投入期,大部分企業尚未實現盈利,斑馬智行也不例外。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斑馬智行年度虧損分別爲8.78億元、8.76億元和8.47億元。
在招股書中,斑馬智行方面也進行了解釋:“自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奉行的核心戰略是長期技術領先、深度產品整合並與領先主機廠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這些戰略重點需要大量前期投資,尤其是在自主研發汽車操作系統、全棧人工智能能力及原生AI應用方面。因此,我們於往績記錄期間產生了淨虧損,這主要反映了我們主動選擇提前投資於基礎技術的決策。”
對於造成公司虧損的背後原因,斑馬智行方面認爲有幾大關鍵因素,包括對基礎技術的大量前期投資、爲加速市場採納及獲取定點而採取戰略定價、具有長期變現潛力的早期業務線。
僅以對基礎技術的大量前期投資爲例,斑馬智行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從零開始構建了全面的技術棧,包括自主汽車操作系統和全棧人工智能能力。這是我們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核心基礎設施,需要持續投資於研發人才、長期架構規劃及系統級軟件工程。這些技術中大多沒有現成的行業替代方案,需要大量內部研發迭代和完善才能投入大衆市場部署。”
“我們相信,這些投資已開始見效。於往績記錄期間,我們實現了快速的市場擴張,深化了與領先主機廠的合作關係,並提升了核心軟件模塊的複用性和可擴展性。隨着我們的技術日益模塊化及運營更加高效,我們預計將逐步提升運營槓桿。此外,隨着搭載量的增長及量產定點基礎的擴大,我們相信我們已具備在中期實現可持續盈利的有利條件。我們正執行一系列針對性戰略,旨在推動業務向可持續盈利轉型。”在招股書中,斑馬智行方面也如是表示。
記者注意到,爲了推動企業業務向可持續盈利轉型,斑馬智行也將重點推進一系列的工作。以建立市場影響力爲例,斑馬智行在招股書中指出,建立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是我們實現長期盈利的關鍵。“在汽車軟件領域,儘早獲得定點,尤其是與大型領先主機廠合作的定點,往往能帶來最大的長期收益。這是因爲一旦我們的系統集成到某一車型中,替換成本會極其高昂,因此有望在該車型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持續獲得收入。這就是爲什麼在當前發展階段,我們選擇專注於擴大市場份額及推廣我們的解決方案的原因,即便這可能意味着在短期內接受較低的利潤率。爲此,我們向主要客戶提供了針對系統級操作系統解決方案優惠條款。這一戰略幫助我們加速了市場採納,並在多款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車型上獲得了量產訂單。”
(編輯:石英婧 審覈:童海華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