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百億、融資9次 機器人獨角獸鎂伽科技衝刺港股IPO | IPO直通車

編者按: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首次公開募股(IPO)一直備受矚目,它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自2025年3月開始,由財聯社與《科創板日報》聯合出品的創投日報正式開啓“IPO直通車”欄目,我們將對話企業創始人、天使創投人,爲您全方位呈現IPO的臺前幕後;我們將搭乘“直通車”,深入企業、奔赴路演現場,第一時間爲您帶來最鮮活的IPO進展、最專業的解讀分析。 不管您是企業家、投資者,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者,“IPO直通車”將是您洞悉IPO市場的重要窗口,共同見證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

《科創板日報》7月10日訊(編輯 樑又勻)近日,鎂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摩根士丹利、華泰國際、德意志銀行、農銀國際、中銀國際及建銀國際共同擔任聯席保薦人。

鎂伽科技依託機器人技術自動化與AI領域感知、構思及執行的專有技術,公司的多功能自主智能體擅長獨立完成複雜任務。根據灼識諮詢數據,以2024年智慧實驗室場景產生的收入計算,鎂伽科技位居中國國內自主智能體供應商首位。目前,鎂伽科技定製化服務已落地約880家企業,其中包括博世等工業製造、醫藥製造公司。

在衝刺港股上市前,鎂伽科技已完成9輪融資,參投機構包括高盛、創新工場、經緯創投、愉悅資本、藥明康德等十餘家。在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中,鎂伽科技的估值已達到105億元。

三個老同事的科技創業,只爲“解放雙手”

2009年,西安交大通信和自動化專業應屆畢業生黃瑜清,曾在普源精電旗下公司負責電子測試、測量產品的研發。

入職後,黃瑜清陸續結識了負責產品全生命週期流程管理的元老員工喬志新,以及比黃稍早入職、負責高端的化學分析設備研發的張琰。

隨着互聯網產業的快速崛起,不少業內工程師選擇了跳槽或改行。三人都認爲,低成本、高性能的自動化和機器人是當前最爲理想的解決方案。然而在彼時的國內,體型小、精度高、能與人協作、解放重複工作壓力的機器人,幾乎是一片空白。

2016年初,喬志新、張琰與黃瑜清決定將創業方向定在國產高精度機器人研發上,適配場景則是生物醫藥等實驗室領域。

創業一年後,2017年4月,鎂伽科技終於發佈第一款機器人產品。然而相較於單個機器人產品或配件,黃瑜清團隊發現,高精度協作自動控制技術、配套解決方案纔是實驗室等場景的剛需。

2018年底,依託精準到微妙的多電機同步、自適應速度插補平滑等領先技術,鎂伽科技開始轉型爲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發展至2020年,公司已着手構建全自研的智能實驗室系統,並嘗試更復雜、更具持續性的自動運作。2021年鎂伽鯤鵬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實現7×24小時穩定實驗;2023年鯤鵬實驗室2.0數據處理和自動化效率進一步提高;2024年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鯤鵬實驗室的實驗效能、數據產出能力又迎來質的飛躍,以AI、全自動化處理賦能醫藥研發。

據介紹,在3.0版本的鯤鵬實驗室其已能夠服務於細胞基因編輯、高通量藥物篩選、中醫藥研究發現、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

鎂伽科技不僅服務於生物醫藥領域,2022年至2024年,其智能製造業務貢獻的收入分別爲2.69億元、5.02億元、6.35億元,佔比分別爲59.1%、75.7%、68.3%。依託創始團隊的精密測量技術和行業經驗,鎂伽科技在消費電子集成電路與新能源領域,發佈了多個服務於微顯示、晶圓、鋰電池的精密檢測,以及端到端數字管理的方案產品。

9輪融資,十餘家資本追投

在定製化方案、智能升級研發等業務需求下,鎂伽科技研發費用佔比偏高,長期影響着公司的利潤,甚至現金流表現。

2022年至2024年,鎂伽科技年營收分別爲4.55億元、6.63億元和9.3億元;同期公司淨虧損分別達到7.59億元、7.42億元和7.8億元。在過去三年內,鎂伽科技累計虧損22.81億元,且多數年份虧損金額都已超過同年的公司總營收。

與虧損相對應的是鎂伽科技每年大額的研發支出。截至2024年末,鎂伽科技內部擁有464名研發人員,佔公司員工總數超五成。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研發支出分別達到3.4億元、3.08億元和3.94億元,分別佔同年公司營收的74.8%、46.4%和42.4%。

創業早期的鎂伽科技也曾因研發資金缺口太大而一度面臨資金斷裂風險,黃瑜清團隊甚至三度被迫抵押自身房產度過經營難關。。

背靠近10年製造業從業經驗以及充分的機器人市場調查,黃瑜清團隊在沒有商業計劃書的情況下說服了首位投資人。陸續輾轉廣州、深圳、北京後,鎂伽科技籌到了最初的500萬啓動資金。

一年後,鎂伽科技憑藉其低成本、高精度的控制器技術、準確的應用場景(生命科學)獲得了臻雲創投、英諾天使基金和逐鹿資本的千萬元投資。此次融資之後,國內掀起了一場機器人投資熱潮,鎂伽科技也受益於此連續6年,每年都有融資入賬。

2019年6月鎂伽科技獲得了博世創投的資金支持的同時,博世宣佈,鎂伽研發的機器人已經應用於博世家用電器生產線。此後博世連續三年追投,助推鎂伽科技的技術、聲譽在行業佔據一席之地。

直到2021年,藥明康德的參投,徹底奠定了鎂伽科技在生物製藥領域的權威技術地位。據透露,在此次投資中,鎂伽科技與藥明康德建立了更深層次戰略協同效應,雙方將在新藥研發的多個環節展開合作。在合作中,“鎂伽鯤鵬實驗室”的建設投入、生物學研水平也更上一層樓,達到行業領先地位。

2022年,更多資本機構入局參投。高盛、紀源資本、亞投資本等國內外投資機構出現在鎂伽科技的股東名單中。2025年6月,在遞交招股書前夜,鎂伽科技完成D輪融資,Granite Asia、創新工場、亞投資本、中金資本、蘇州國發創投等參投,融資金額達1382.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925.9萬元)。

接連不斷的融資爲鎂伽科技的研發投入、業務拓展提供動力,但衆多投資機構的入股也帶來股份回購的風險。據招股書透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賬面負債分別達到3.48億元、3.07億元和3.09億元,分別佔各相應年度年內虧損的45.8%、41.3%及39.6%。

若公司遲遲無法完成上市,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將是鎂伽科技無法迴避的重要發展壓力。除了補充資金、投入研發外,這也成爲了此次鎂伽科技衝刺上市的重要動力之一。

據招股書計劃,鎂伽科技本次上市融資資金將用於:機器人自動化與人工智能驅動的自主智能體、智能解決方案研發,擴大生產設施產能,擴張銷售網絡,尋求戰略合作與投資,補充經營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