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獨角獸雲知聲再衝刺港股IPO 京東爲股東之一
《科創板日報》3月31日訊(記者 黃心怡) “AI獨角獸”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知聲”)再次更新招股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主板上市進程,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爲其聯席保薦人。
迄今,雲知聲的港股IPO旅程已歷時1年9個月,2023年6月27日,雲知聲首次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24年3月15日,雲知聲更新招股書,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除了港股外,這雲知聲還曾赴科創板上市。2020年11月,雲知聲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但僅隔3個月便宣佈終止。
招股書顯示,雲知聲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爲6億元、7.27億元、9.39億元;毛利分別爲2.4億元、2.95億元、3.64億元。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雲知聲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30.8%、27.4%及26.7%,包括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智工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目前其產品和方案主要應用於生活、醫療等場景。在醫療場景下,雲知聲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生活解決方案分別服務了 373名、389名和411名客戶,包括中國前三大保險集團、深圳地鐵20號線及廈門軟件園。此外,雲知聲還通過MaaS向開發者和企業按需要提供AI大語言模型能力。
在醫療場景下,雲知聲提供病歷語音輸入、病歷質控、單一疾病質控、醫療保險支付管理等AI醫療解決方案。2024年,雲知聲已向166名客戶提供AI解決方案。
在AI基礎設施方面,雲知聲的智算集羣擁有超過184 PFLOPS的計算能力,以及超過10PB的存儲容量。雲知聲於2023年推出了一個擁有600億個參數的自有大語言模型山海大模型。
近年來,人工智能等科技公司集體赴港上市,AI機器人“優必選”、智能輔助駕駛激光雷達第一股“速騰聚創”、自動駕駛“知行科技”、人工智能模型“第四範式”、 AI智能駕駛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 生成式AI公司“出門問問”、交互式AI“聲通科技”、 AI推薦功能公司“宜搜科技”等一共多家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
不過,這些人工智能企業大多存在盈利欠佳的情況,雲知聲也難以例外。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雲知聲的淨虧損分別爲3.75億元、3.76億元、4.54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1.83億元、1.37億元、1.68億元。
據此計算,雲知聲在過去三年的時間內累計虧損近5億元。對於虧損,雲知聲方面歸因於高額的研發開支。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87億元、2.86億元、3.70億元。
一名AI行業投資人表示,AI未來發展前景巨大,但短期內仍面臨技術“落地難”的特點。商業模式和變現能力是AI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找到合適的場景是AI商業化落地的關鍵。
成立至今,雲知聲已獲得啓明創投、摯信資本、磐谷創投、中網投、京東、中電健康基金、中金、360、高通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IPO前,雲知聲CEO黃偉通過雲思尚義控制24.0815%股權,通過雲創互動控制3.8032%股權,CTO樑家恩持股爲3.779%,COO康恆持股爲2.2674%。黃偉、樑家恩及康恆,根據彼等之間的一致行動安排合共於雲知聲已發行股本總額中擁有約33.93%權益。
啓明旗下明富持股9.4095%,摯信資本旗下TBP HK持股8.9376%,和易穀雨持股爲8.6045%,中網投持股6.3686%,京東尚科持股3.2654%,中電健康醫療持股爲2.3093%,360旗下奇睿天成持股1.9593%,Qualcomm(高通)持股爲1.7875%。
雲知聲表示,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的賬面值因攤銷成本變動而出現的波動,可能對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據悉,雲知聲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主要與授予天使輪、A輪、B輪、C輪、C 輪、D輪、D 輪、D1輪、D2輪及D3輪融資的若干投資者的贖回權有關。投資者的贖回權構成雲知聲購回自身權益工具的贖回責任。贖回負債初步按贖回金額的現值計量,其後按攤銷成本計量,利息計入融資成本。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雲知聲的贖回負債分別為人民幣21億元、30億元、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