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圓環填平地下道首上班日順暢 苗博雅:指揮人力多到不可思議

公館圓環在上午9時的車流狀況。記者邱書昱/攝影

公館圓環13日凌晨拆除,今天是首個上班日,外界擔心恐有交通黑暗期,不過早上交通還算順暢,反對市府填平地下道方案社民黨議員苗博雅表示,今天現場指揮人力超乎預期多、綠燈秒數延長成本轉移給其他路段,且既然市府說交通順暢,爲何先前要說公館圓環是交通瓶頸不保留地下道,完全違反常識。

苗博雅指出,市府曾說施工期間對公館圓環將是交通瓶頸,但今天去出現施工比沒施工期間還順暢,「完全是違反常識。」而施工期間通常會透過增派人力指揮、調整號誌秒數來減緩交通壅塞,今天公館圓環不僅現場指揮人數多到不可思議,更延長羅斯福路南北向的秒數,加成本丟給福和橋、基隆路東西向車輛承擔,也有不少車輛改掉,辛亥路今天就多很多改道車輛。

苗博雅也質疑,市府聲稱要要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最主要原因是要把交通黑暗期縮短,但若依照市府聲稱路況順暢,爲何當初「不考量採拆圓環保留地下道的方式呢?」批評市府說法一直在變,但不斷拒絕參考任何其他方案,這樣不聆聽民衆心聲,單向、上對下直接做決策「總有一天會鑄成大錯。」

針對日前抗議活動出現暴力衝突,慘遭出征,苗博雅坦言,在國防、外交上,藍綠可能有不同,但在民生上,應該是可以跨黨派合作,她與民衆黨議員張志豪都是受到民間交通安全團體的邀請,善盡民意代表的職責,她也不認同網路上側翼網軍在網路上只要看到不同黨派的發言就拼命地罵,對臺灣社會完全沒有幫助。

苗博雅也強調,當天7點到9點半間的「守環行動」,上臺發言民衆跟參與者都保持着相當理性的態度,對交通議題也都有自己的論述,交通安全是一個不分顏色、黨派事實,這些站出來守護交通安全的人雖現在在鋒頭上,但相信民主國家公民智慧只要往對的方向走,總有一天一定會喚醒交通安全的意識。

市府副發言人蔡畹鎣表示,苗議員一開始說填平地下道會塞車,看到今天通勤日沒有塞,又拗說「施工不是解藥」;若論塞車的話,苗曾提到的拆圓環且保留地下道,才真的會造成2年交通黑暗期,前後說法自相矛盾才真的是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