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價格廝殺!反內卷引爆A股新風口,三大賽道龍頭率先受益
21世紀經濟報道 實習生 張長榮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近日,六部門聯合召開光伏行業座談會,再次強調要規範市場競爭秩序,防範“內卷式”惡性競爭。自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相關要求以來,一套多層次、跨領域的反內卷治理體系正在加快構建。多家機構分析認爲,伴隨政策持續落地,行業競爭格局有望優化,部分板塊將迎來中長期價值重估。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瑜指出,本輪政策圍繞“盤活存量”與“做優增量”雙主線推進,旨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與鼓勵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手段包括優化競爭秩序和打破地方保護等。證監會也明確支持傳統行業兼併重組,釋放出資本市場結構性優化的積極信號。
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鋼鐵、水泥、光伏設備、能源金屬等反內卷主題板塊近期表現強勁,多數跑贏大盤。雖然七月底煤炭、建築裝飾等板塊出現回調,但多家機構強調,反內卷並非短期主題,背後是行業盈利改善與競爭生態優化的中長期邏輯。
天風證券、中信建投等機構認爲,隨着政策逐步進入執行與成效驗證期,“漲價潮”與企業盈利修復將成爲下一階段的核心驅動。中銀證券、高盛進一步指出,價格企穩與行業整合將共同增厚企業利潤,未來更多行業有望通過兼併重組實現“減量提質”。
高盛研究顯示,在政策推進背景下,部分行業到2027年盈利潛力或實現53%的增長。機構普遍認爲,當前資本市場對反內卷板塊的定價仍不充分,水泥、化工、光伏等行業值得持續關注。隨着政策進一步落地和行業整合加速,一批具備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有望率先受益,實現盈利與估值雙重修復。
光伏行業大洗牌!國家出手治“內卷”,數百億收購基金已在路上
日前,工信部通過“工信微報”發佈消息,透露多部門聯合召開光伏行業座談會,聚焦規範競爭秩序、推動高質量發展。會議明確提出四大方向:加強調控與投資管理、推動落後產能退出、遏制低價無序競爭、規範產品質量與行業自律。這不僅是一次行業會議,更是國家治理“內卷化”競爭在光伏領域的關鍵落子。
事實上,這場規範行動早有徵兆。七月以來,工信部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強調通過標準提升和節能監察等方式優化產能結構。一系列動作表明,國家治理已從宏觀定調全面轉入實質執行階段。
光伏行業曾因資本涌入、政策利好迅速擴張,但也埋下產能過剩的隱憂。據中信建投數據,目前光伏設備行業僅有50%的企業實現盈利,經營壓力顯著。類似情況也出現在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內卷”已成多個新興行業共同挑戰。
爲此,中央層面系統構建了反內卷治理體系。天風證券分析團隊指出,該體系覆蓋法律、產業、財政等多維度,正推動多個行業走向自律與整合。除光伏外,煤炭、鋼鐵通過行政手段嚴控產能;航空、銀行、儲能等則藉助行業協會倡導自律,政策覆蓋面正持續擴大。
本輪治理中,規範地方政府行爲成爲關鍵。中信建投證券策略團隊認爲,部分地方招商中的“內卷化”補貼和政策競爭,是導致產能過剩的制度根源。近期政策屢次強調破除地方保護、禁止違規優惠,意在從源頭上促進市場公平。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瑜指出,反內卷政策將分三階段推進:先從規範行爲入手,再推動兼併重組與標準提升,最後視效果考慮推出硬性目標。目前多數行業尚處第一階段,而光伏已率先進入第二階段——市場化整合。
行業整合已現端倪。據高盛研究報告,頭部多晶硅企業正計劃聯合設立行業收購基金,規模或達400億至800億元,擬以市場化方式收購剩餘產能。該基金有望於2025年四季度成立,成爲光伏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提升集中度的重要嘗試。
“兼併重組與升級轉型是擺脫內卷的根本路徑,”中信建投分析師夏凡捷團隊表示,“通過減少競爭者、擡高門檻,才能重構供需平衡,實現減量提質。”若光伏領域試點成功,類似模式或擴展至其他行業。
這項收購計劃仍處早期階段,具體細節預計在未來幾個月陸續公佈。但其傳遞的信號十分清晰:政策與市場正雙管齊下,推動中國企業告別“內卷”,走向高質量發展。
龍頭股受益最明顯!反內卷行情進入第二階段,佈局時機到了?
近期,一系列反內卷政策持續發力,不僅爲多個行業帶來秩序重整與價值修復的契機,也爲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投資主線。行情數據顯示,自2025年7月以來,A股市場“反內卷”題材表現突出,多類板塊漲幅顯著,資金關注度快速擡升。
根據choice數據,7月1日至8月22日,滬深300指數上漲11.23%,而玻璃玻纖、半導體、能源金屬、光伏設備等行業板塊漲超20%,工程機械、橡膠、汽車零部件等同樣跑贏大盤。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團隊表示,政策改善行業競爭、提振盈利預期,是資金涌入、板塊估值修復的主要動因。
市場行情並非單邊上行。7月下旬起,煤炭、鋼鐵、水泥等板塊成交熱度有所回落。在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夏凡捷團隊看來,當前反內卷行情正從“政策預期”的第一階段,過渡到“落地執行與效果驗證”的第二階段。下一波主升浪需倚仗“漲價潮”的出現,預計中下游高端製造板塊機會更爲明確。
儘管出現短期波動,反內卷仍被機構視爲中長期重要投資主題。政策紅利如何轉化爲企業盈利?綜合多家機構觀點,其主要路徑有二:
一是穩定工業品價格,增厚企業利潤。山西證券宏觀分析師郭瑞指出,政策有助於減緩PPI下行趨勢,中期價格有望溫和回升。高盛進一步提出,PPI每上升1個百分點,全市場盈利(非金融類)或將增長2個百分點,價格企穩直接利好企業盈利。
二是通過行業整合與格局優化,打開盈利新空間。高盛預測,在利潤率恢復正常的情景下,相關行業2027年整體盈利可能提升53%,樂觀情形下甚至可達14%。政策主要通過三大機制發揮作用:改善定價環境、增強資本開支紀律、優化競爭格局。目前已有企業主動縮減資本支出、提高股東回報,部分行業正推進產能整合計劃。
那麼,投資者應如何把握反內卷中的機會?高盛指出,儘管部分標的已有所表現,但水泥、光伏、化工等行業市值仍低於正常水平,政策帶來的估值修復空間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