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學者:陸「十五五規劃」主導第4次工業革命 與美平起平坐

中共20屆四中全會將審議「十五五」規畫,香港學者認爲,這次部署重中之重的是「以人工智慧爲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要至少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成爲領導者」。(路透)

中共20屆四中全會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十五五規畫」,即2026年至20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藍圖。香港學者認爲,這次部署重中之重是「以人工智慧爲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次人工智慧革命中,大中國陸將不再是追隨者,「要至少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成爲領導者」。

香港星島日報21日報導,香港城市大學全球化與商業教授劉寧榮表示,根據中共二十大報告,到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因此未來10年能否完成使命,「十五五」規畫至關重要,且這還關係到在中美競爭與共存中,大陸經濟能否在總量上實現突破、甚至超越。

劉寧榮認爲,「十五五」規畫重中之重的是「以人工智慧爲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他指出,近代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雖未錯過第三次工業革命,即網際網路爲主導的科技革命,但也並非主導。

他接着指,目前大陸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光電板等領域已取得樂觀發展,而在第四次人工智慧革命中,「大陸不再是追隨者,要至少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成爲領導者」,這將對大陸經濟產生翻天覆地的巨大沖擊。

劉寧榮研判,現階段大陸「內循環」戰略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剛提出時備受質疑的「一帶一路」,也對大陸的對外經濟合作起到關鍵作用,因此在全球化受到巨大沖擊的情況下,大陸如何促進全球化步入下一個新階段,大陸企業如何在全球佈局步入跨國企業時期,亦是「十五五」規畫的關注重點。

劉寧榮表示,過去10年「中國製造」取得了顯著成就,已進入世界製造大國行列,但「如果不能成爲強國,只是大國,這是不夠的」,因此要在2035年成爲世界製造強國仍需努力。

他並點出,這10年大陸經濟轉型面臨困難,如房地產轉型痛苦,刺激內需成效不夠,需建立更好的養老福利制度等,要在經濟結構上進一步優化。另外,各地保護主義嚴重的問題亟待解決,應該更好的競爭而不是內卷。

在四中全會召開之際,人民日報21日頭版刊登「新質生產力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文章,內容即提到,十五五時期,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當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內部困難挑戰依然較多,「迫切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