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強調「有爲政府」 學者:國進民退更明顯
▲政大國關中心「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落幕,學者認爲,「十五五」規劃當中的經濟目標越來越模糊,政治目標卻越來越具體;同時,強調「有爲政府」之下,「國進民退」的現象可能會更明顯。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今(27)日舉行「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與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兼主任黃信豪等學者於會上發表觀察分析。
據報導,本屆四中全會出席率僅84%,其中18%的中央委員與14%的候補委員未現身,創下自1970年代末以來最低紀錄。「現在有點像是習近平的毛澤東時刻」,曾偉峰表示,毛澤東晚年也出現親信落馬,黨內人士因爲清洗而出現較少人出席中全會的狀況。
由此角度研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權力,曾偉峰指出,毛澤東一直到去世時,權力都沒有下降,仍然保有領袖魅力(charisma)的權威,而習近平正在建立這樣的權威。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圖/記者陳冠宇攝)
對於這次四中全會決議提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曾偉峰指出,這意味着開放變成深化改革的一部分,而這完全是「向內看」的措施,首先可能衝擊政企關係,未來5年或更朝向「有爲政府」傾斜。
曾偉峰續指,「十四五」規劃強調有效市場,「十五五」規劃則強調有爲政府,大陸的政府會在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當中扮演更強的戰略引導者角色,「國進民退」現象可能會更明顯。
此外,本次決議提出新質生產力和擴大高質量發展,曾偉峰因此認爲,大陸的教育體系和教育資源將會朝向這些學科發展,併成爲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戰略資源,如此一來,勞動力市場會有嚴重向公部門傾斜的狀況發生。
黃信豪則認爲,「十五五」規劃的經濟目標越來越模糊,反而是政治目標越來越具體。他提到,習近平上臺以來,「十三五」規劃提出全面小康、創新驅動,「十四五」規劃強調高質量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十五五」規劃主軸則是全面現代化,鞏固政治安全才是目標,經濟和發展只是方法。
▼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兼主任黃信豪。(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