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變肝癌闖診間施暴 臺大醫院發聲:B肝服藥治療「非高枕無憂」

臺大醫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大醫院本週發生醫療糾紛事件,一名洪姓男子不滿肝炎就醫7年,仍惡化爲肝癌,闖入診間毆打醫師,釀成醫師下巴受傷。臺灣消化系學會與臺大醫院今天共同發表聲明,呼籲慢性B型肝炎病人需定期追蹤、篩檢肝癌,並配合治療,且即使使用抗病毒治療,B肝患者仍有約4成罹癌可能性,這並非代表抗病毒治療無效,而是凸顯定期篩檢、追蹤重要性。

臺灣消化系醫學會與臺大醫院共同聲明指出,對於已出現肝硬化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建議終身服用抗病毒藥物,目前藥物已由健保給付,即使規律服用抗病毒藥物,並不代表從此高枕無憂,呼籲民衆勿聽信傳言,應定期接受追蹤與肝癌篩檢,才能在肝癌發展的早期階段及早發現,搭配適合治療,提高治療的成功率,維護肝臟健康,進而延長患者的存活期與生活品質。

臺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俊人表示,B型肝炎患者經治療後,可減少肝硬化情形,肝臟發炎情況獲得穩定控制,但在病人接受治療前,肝臟變化早已發生,病毒感染會對肝臟造成諸多影響,包括導致肝臟腫瘤生長,這很難透過治療避免,因此B肝患者愈早治療愈好,且應該定期追蹤。臨牀上不少病人,即使B肝治療效果好,罹病一段時間後仍會發生肝癌。

劉俊人說,罹患B型肝炎且發生肝硬化病人,使用抗病毒治療,可降低6成肝癌發生風險,也就是仍有4成病人可能罹患肝癌,無法完全杜絕罹癌可能性,萬一不幸罹癌,早期患者可以手術切除、局部電燒或換肝治療,較嚴重的病人有栓塞、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選項,只要配合醫囑接受治療,即有機會控制病情、延長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