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男治7年「肝炎變肝癌」怒揍醫生 臺大醫院發聲!

▲臺大醫院發生醫療暴力事件。(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董美琪/綜合報導

一名69歲男子因肝病在北市臺大醫院追蹤治療7年,最終病情發展成肝癌。6日上午內科門診叫號間隙衝入診間,對醫師叫囂揮拳,醫師請男子冷靜,警衛緊急協助,與護理人員將他帶離。男子事發前聽信朋友批評醫師醫術不好,憤而行兇。警方到場後,依涉嫌違反醫療法及刑法傷害罪將男子帶回偵辦並移送法辦。院方今呼籲慢性B型肝炎病人需定期追蹤、篩檢肝癌並配合醫療。

▲男衝進臺大醫院診間毆打醫師,被依法送辦。(圖/記者邱中嶽翻攝)

臺大醫院今(9日)發新聞稿表示,針對近日報載,民衆對於B型肝炎治療後之長期預後認知不足,在此呼籲民衆,不相信傳言,定期接受追蹤與肝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方是維護肝臟健康最重要的策略。

慢性B型肝炎患者,一旦進展爲肝硬化,罹患肝癌的風險將大幅上升。因此,對於已出現肝硬化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建議應終身服用抗病毒藥物,且目前健保亦有給付。但是,即使規律服用抗病毒藥物,並不代表從此高枕無憂。

根據臺大與臺灣多家醫學中心合作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針對B型肝炎肝硬化病患的抗病毒治療,確實能降低約6成的肝癌發生風險,但仍無法完全杜絕肝癌的可能性。這並不代表抗病毒治療無效,而是凸顯了定期接受肝癌篩檢與追蹤的重要性。

臺大醫院表示,透過持續監測,才能在肝癌發展的早期階段及早發現,搭配適合治療,提高治療的成功率,才能進而延長患者的存活期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