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罷免慘敗 鬧劇還有續集?賴該認清「抗中牌」也失效了

針對第11屆立法委員及新竹市第11屆市長罷免案投票結果出爐,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右)、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26日舉行記者會。(姚志平攝)

紛擾了近一年,首波立委大罷免以24:0、沒有人過關,大失敗收場,形同對賴清德投下不信任投票!這出選民已經看到反胃,爲了「完全執政」的政治鬧劇,不應再有續集。賴政府該正視的是,選民透過這大罷免結局,已表達對「抗中保臺」口號的不耐,在慘痛教訓之後,該回應人民期待兩岸和平的心聲。

面對立院朝小野大,施政屢遭掣肘,民進黨企圖用大罷免來翻轉國會生態。只是,立委就職一年不到就毫不遮掩地扇風點火,而且對象針對所有國民黨立委,怎麼不會讓人有輸不起的惡感。罷團、側翼、綠媒同溫層搞得風風火火,雖然玩得很嗨、聲勢很大,但沉默的大多數選民卻是冷眼旁觀,心中自有衡量立委良窳,是罷是留的一把尺。

賴清德總統當然不甘做「雙少數總統」,但身爲歷來「獨性」最強的國家元首候選人,選民對臺獨務實工作者的標籤是有疑慮的,而過去8年,對於民進黨掌握過半席次的國會,卻是完全護航,甚至到霸凌少數黨的作法也是看不下去的,因此,給前總統蔡英文的選民票跑了,給監督的力量大了,收回給民進黨的「完全執政」。

同樣面對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態,2000年的陳水扁走的是「第三條路」,在覈四停建爭議採取了衝突、妥協、進步三部曲。賴清德欠缺妥協的政治性格,更看不到去年選民給的訊息,反而只想鑽巧門,想靠速成的伎倆翻轉國會,造成社會的撕裂與對立;賴清德甚至輕信曹興誠謬論,認爲大罷免會大成功,親上火線搞團結十講,結果四講之後就講不下去了,那大罷免還罷得下去嗎?不但論述力被看破手腳,整個決策嚴重誤判更是重傷總統威信結果就是呷緊弄破碗。

想要收攬民心,沒有速成的方法,就是拿出實打實的施政成績,一年多來想方設法搞罷免的賴政府,似乎忘了經營「本業」,爲了抗中,各項施政愈走愈獨、兩岸交流沒了、敵意升高,搞到內外交迫,繳得出可吹捧的政績嗎? 大罷免最終的結局人民給了民進黨一記大反殺,警告賴政府應該停內耗、做實事,尤其主打的「抗中保臺」策略並未奏效,在兩岸和平的大期盼下,一味緊縮、對抗的路線是否該做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