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罷免大敗3破口 民進黨像被「抗中保臺」寵壞的敗家子

▲全臺大罷免行動失敗,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出面說明。(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今(26日)大罷免首波投票結果大失敗。罷團打了漂亮的31:0前哨戰,民進黨風光出場後卻變0:24的大潰敗,綠營大敗其來有自,從總統賴清德十講、行政院救災表現、黨中央的策略失據,縱然部分國民黨立委確實作法過當,民進黨像是被「抗中保臺」四字慣壞的敗家子,將基層累積的資本揮霍一空。大敗後,也只輕描淡寫一句公民的力量,沒有一個願意承認敗戰、重整路線,告訴支持者改革方向的領導者。此時的民進黨似乎西裝穿太久了,彎不下腰,也忘了怎麼穿草鞋。

回顧整場大罷免運動,必須承認並不容易,罷免不是大選,是要在對方的優勢區插旗,民進黨也憂心後座力重,所以一開始選擇保持距離,除了柯建銘不斷喊大罷免大成功外,幾乎所有黨內民代都認爲是空想;但罷團靠自己把最困難的地方挺過,一階段、二階段31:0的漂亮成績單,相較藍營罷免綠委一事無成,確實不簡單。

這些基層支持者什麼都不求,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國家、義無反顧參加每場造勢宣講。看到罷團的成績單,民進黨必須給激憤的支持者交代與迴應,但正式入場後,苦戰的罷團志工期待蓋世英雄到來,卻是看着滿面春風的民進黨民代進退失據、頻頻失血。從風災的救災表現、總統賴清德十講、普發一萬現金議題的連連失言,都成爲藍營鎖定的破口。在國民黨成功拉擡到藍綠對決局勢後,罷團難以招架,民進黨更是毫無還手能力,最終迎來大罷免大失敗,徹底虛耗基層支持者的動能與熱情。

綠營潰敗其來有自,從賴清德十講岔題,沒有複製四大公投府院黨宣講戰力。行政院在藍白多數壓制下,論述對抗能力弱,閣員狀況又多,救災表現也不及格。最後黨的部份,秘書長林右昌一開始就對罷免消極以對,後期頻戰花蓮、而非把必要戰力放在機會更高選區,更沒有發揮黨部組織動能,紮實地從村裡動員選票。反而是國民黨當作大選在綁樁動員,高下立判。

蔡英文執政八年,建立了穩健、尋求社會最大共識形象;但賴清德上任後,民進黨像是被「抗中保臺」四字慣壞的敗家子。縱然部分國民黨立委確實作法過當,但民進黨對社會的想像還停留在十年前,更失去對社會脈動的嗅覺,以爲可以靠着口號跟開開直播當網紅一呼百諾,而不是朝堂說理、勤懇耕耘;民進黨忘了民衆最在乎的還是柴米油鹽跟社會安定,剛愎自用的賴政府不僅被多數民意狠狠教訓、更寒了支持者的心。

而在大罷免徹底潰敗後,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召開了記者會。理論上是敗戰檢討,但面對記者追問是否請辭負責,林右昌淡淡表示,這不能被簡化爲政黨之間的勝負。對於結果,我們有責任更審慎反思社會反應,儘速調整步伐、迴應人民期待。

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且潰敗至此又沒有肩膀承擔,如何在敗戰之後挽回人民信賴?罷團打了漂亮的31:0前哨戰,民進黨風光出場後卻變0:24的大潰敗,綠營支持者現在需要的不是文青語言、不是推諉卸責,而是一個願意承認敗戰、重整路線,告訴支持者改革方向的領導者。然而,此時的民進黨似乎西裝穿太久了,彎不下腰,也忘了怎麼穿草鞋。如此推諉,也許下週面對支持者又是同樣的「抗中保臺」、中共介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