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利 外媒:衝擊賴清德

臺灣首波立委及新竹市長大罷免案26日投開票,結果均遭否決,國際聚焦罷免結果,多家主流媒體均有分析報導。(姚志平攝)

臺灣首波立委及新竹市長大罷免案26日投開票,結果均遭否決,國際聚焦罷免結果,多家主流媒體均有分析報導。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民進黨政府一直在支持臺灣這次大罷免運動,罷免運動的徹底失敗必然削弱賴清德政府的向心力,很可能對明年的地方選舉以及賴清德尋求2028年總統大選連任造成影響。此外,這對尋求統一的中國當局來說是一個有利的進展,因爲它代表着對民進黨「抗中保臺」政策的否定。

美聯社指,這次大罷免案的失敗對賴清德政權構成重大打擊,未來推動政策將更加困難,基本上確定了臺灣政治僵局將持續到2028年總統大選。另外,美聯社也引述臺大政治系學者南樂:「目前賴清德除了嘗試思考其他創意方式來吸引公衆外,幾乎無計可施。」

《紐約時報》分析,這是臺灣民主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運動,但以失敗告終,將是支持罷免運動的賴清德及民進黨的一大打擊,意味着賴與在野黨在立法院的對抗可能會持續下去。

《衛報》則引述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師William Yang指出,罷免運動加深了臺灣的分裂,臺灣所有政黨,都需要認真反思如何在這次罷免運動中,找到對臺灣安全和繁榮有利的共同點。另一方面,中國可能將罷免的結果視爲更多臺灣人不支持賴清德和民進黨推動的「中國威脅」論述的訊號,因此覺得和平統一仍是解決最終臺灣問題的可行選項。

路透報導,大罷免選舉結果對賴清德的民進黨構成打擊,該黨錯失了重塑臺灣立法院並重新取得多數的機會。韓聯社也指,由於選民投票反對罷免,預計此次投票將對政府造成重大打擊。

BBC稱,「大罷免」深深分裂了臺灣社會,出現大型集會和激烈辯論。支持和反對罷免的活動人士都聲稱在爲臺灣的民主而戰。BBC也引述英國諾丁漢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的非常駐研究員丘琦欣(Brian Hiou)分析,國民黨和中國方面會將這次結果解讀爲對賴清德的反擊。隨着罷團大敗,在野黨與北京可能會感到在內政和外交上,都重新獲得施壓賴清德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