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大罷免大慘敗 賴清德失民心(王昆義)

賴清德上臺一年多來,不僅一事無成,還認定是朝小野大造成藍白亂政的結果,於是操作出這一次的大罷免,結果導致大失敗。圖爲國民黨造勢活動。(資料照,趙雙傑攝)

400年來第一罷民進黨大慘敗,24加1完全失敗,一席都沒有罷免掉,顯示賴清德執政一年來大失民心,接下來國民黨若要反擊,就得乘勝追擊罷免賴清德總統,不管成不成功,總要教訓賴政府一次,讓臺灣民主政治能夠迴歸正軌,也讓全球看到臺灣選民的理性和民主的深化,這纔是花費巨資舉行這次大罷免最大的意義。

賴清德上臺一年多來,不僅一事無成,還認定是朝小野大造成藍白亂政的結果,於是操作出這一次的大罷免,企圖以非正義的手段,達成像蔡英文完全執政的目的。但是,賴清德之所以會變成雙少數,就是臺灣選民不願意再見到蔡英文時期民進黨一黨獨大的亂政行爲,本來應該讓民進黨下臺,卻因藍白分裂,導致賴清德有機會成爲雙少數總統。

然而,賴清德不認知到這種選民的心志,以爲操縱民間團體搞大罷免,就能翻轉少數,達成多數完成執政的目的。但是,選民的意志不是可以被操縱出來,大罷免投票的結果,民進黨完全被團滅,一席也罷不掉。這是選民再次教訓民進黨,讓民進黨不可以再爲所欲爲。

事實上,這次大罷免可以說是天佑臺灣,丹娜斯颱風不僅吹垮嘉南民衆的身家性命與財產,也讓無良政客一一現形,讓人民看清只會爲自己謀利政客的嘴臉,其中尤以主張非核導致臺灣到處種電的景象,被颱風給掀出惡狀的樣子,讓人怵目驚心。

同樣的,賴清德總統原本想以「團結國家十講」爲大罷免助陣的政治操作,除了自己團結十講變成「分裂十講」之外,颱風也把十講變成中斷的四講,讓賴清德臉上無光。所以大罷免之後,賴清德的剛愎、自負、不妥協的性格,完全暴露在選民的眼前,大罷免大慘敗的結果,賴清德定當成爲最大的「戰犯」。

而這次民進黨大慘敗的情況來看,這次大罷免所呈現的意義如下:

一、賴清德大失民心,人民給賴政府一次大教訓,賴清德已經提前跛腳,未來3年如果賴清德不能謙卑執政,必然會引發人民的憤怒,只要藍白緊密團結,要下架民進黨,甚至罷免賴清德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二、宣稱草根力量的假民間團體,發動無效的大罷免,已經讓人民看出背後影武者就是民進黨,過去跟民進黨一直如同「閨蜜關係」的新社會團體,已經被看出不過是民進黨的附隨組織,以後民進黨想躲在後面繼續操縱這些新社會團體,將難以再取得人民的信任。

三、民進黨大罷免大慘敗,顯示臺灣民主已經相當鞏固,臺灣民主不可能像德國威瑪憲法時期一樣,可以被希特勒操作成爲完全獨裁的狀況,這是臺灣民主之喜,也給全世界華人一個可以走上民主的希望,臺灣人民是全球一等一的選民,華人當然也可以成爲民主生活中的優秀選民。

四、這次大罷免,民進黨還是在玩「抗中保臺」的遊戲,以爲只要打出「反共護臺」,就可以再次催出支持票源,但是在中共完全剋制的情況下,民進黨這次利用抗中牌動員無效,等於是藍白「反抗中牌」奏效。這除了顯示臺灣人民希望兩岸和平相處纔是主流民意之外,民進黨阻中交流只會讓自己跟人民越來越遠。人民需要的是實質的兩岸交流效益,不是虛擬的抗中牌可以撼動。未來民進黨兩岸政策若不能改弦易轍,將很快被人民拋進歷史灰燼。

除了以上4種比較大的意義之外,這次民進黨大罷免大慘敗,也顯示國民黨內呼應主流民意的步伐很快,而這並非是朱立倫的功勞,從臺北、桃園、臺中的藍委都能大舉取得不同意票,可以看出藍營一姐盧秀燕和臺北市長蔣萬安兩人的爆發力極強,沒有他們兩人極力奔走,國民黨不會贏得那麼漂亮,所以朱立倫想利用這次大罷免大勝利,繼續賴着不走,恐怕只會招來藍營選民的怨氣,朱立倫應該知所進退,一代舊人換新人。

臺灣民主的進步已經不是寄託在一人或一個政黨之上,沒有永遠的贏家與輸家,這是民主不變的鐵則,臺灣完成史上第一次大罷免給世人的啓示是,民主可以長存,不服從多數的領袖終將被人民給拋棄,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是民主的規則,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顛覆的道理。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