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是否鬆綁管制 央行先看2指標

儘管房市買氣降溫,中央銀行仍持續觀察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市場價格兩大指標,若無明顯變化,至少年底前仍會控管房市。本報資料照片

房市交易量持續下滑、價格在部分都會區也出現回跌,市場信心低迷,業者與民衆關注中央銀行的房市管制措施是否可能鬆綁。據瞭解,央行目前觀察行庫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市場價格兩大指標,如果沒有明顯變化,至少年底前都會持續控管房市。

去年啓動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原本鎖定第二戶以上與高價住宅,目的在讓房市降溫、抑制投機操作,後續新增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要求銀行自行制定集中度降溫計劃並逐季檢視,期間到今年第四季,更讓房市進入冷凍期。

身兼央行理事的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認爲,好不容易政策剛顯現效果,房市出現量縮,但「價還是穩」,沒有下跌的跡象,因此還看不到鬆綁的可能。

至於從金融穩定的角度來看,央行官員不否認,從貸款集中度來說,「確實有下降」,目前僅剩不到五家銀行尚未達成自訂目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六月底,全體銀行的不動產放款佔比已降至約百分之卅六點九七,比去年管控前高點的百分之卅七點五略爲下滑。

但官員也指出,銀行在達標後,央行會考慮降低檢查頻率,讓業者恢復按部就班承作自住貸款。然而,自主管理是各家銀行自行提出的方案,期限原本就是一年,央行不需要提前宣佈結束。時間到後會進行滾動調整,目的是達到金融穩定及房市降溫的雙重效果。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央行原本設定的降低房貸集中度、控制不動產放款總量、推動房市軟着陸等三大目標,確實尚未達成,因此鬆綁時機仍須審慎評估。但他也認同,已達集中度目標的銀行,可以逐步恢復彈性,先將資金導向首購與剛性換屋族。

代銷業者則說,無論新建案或中古屋,房市的確相當冷清,尤其買方几乎消失,但「央行也不是想打死房市纔對」,所以九月理監事會就算不全面鬆綁,應該也讓自住客不要在貸款上被刁難。

不過,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以央行的角度,金融穩定是第一要務,而目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還是偏高,央行想放也不能放。

對於市場期盼政策鬆綁,張建一指出,對於首購的自住客,應該有需要政策調整,避免貸款困難;但他也說,如果房價持續上漲,剛需會消失,「年輕人都放棄買房,以後哪裡還有需求?」因此房市適度調控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