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超時釀禍!遊覽車強制裝駕駛識別系統 明年元旦上路

▲交通部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規定遊覽車全面裝設駕駛身分識別設備。(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疫後旅遊復甦,遊覽車使用需求增,駕駛超時工作釀禍時有所聞,交通部去年7月預告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規定遊覽車全面裝設駕駛身分識別設備,並將資料介接至遊覽車客運動態資訊管理系統。交通部表示,草案已完成預告,並籤送法規會排案審議,預計今年上半年就能發佈,明年元旦起實施。

新竹耀羣科技公司2023年10月搭乘遊覽車前往員工旅遊,在國3南下雲林斗六路段與自小客車碰撞,造成4死22傷重大事故。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發現,駕駛前一日工作負荷高於平日勤務,睡眠時數僅4小時,恐因睡眠不足釀禍。

根據交通部統計,2021至2023年間,遊覽車GPS及監控設備異常告警件數高達9497件,其中,駕車時間異常(駕駛超時)第2多,告警件數達2907件,佔約31%。

目前全臺約有1.4萬輛遊覽車,雖然依規定都有裝GPS定位設備,並介接車輛動態資訊,即時監控位置、速度、行駛時間、異常狀態回報及即時預警等功能,但未提供駕駛人資訊。

交通部公路局表示,去年7月19日已預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條之4修正草案,盼透過修法規定遊覽車全面裝設駕駛身分識別設備,並將資料介接至遊覽車客運動態資訊管理系統,讓業者及監理機關可掌握個別駕駛員勤務時間,避免疲勞駕駛情形。

公路局指出,預告期間各界提供相關意見,已邀集遊覽車公、工、協會、專家學者與相關行政單位討論,並已再綜整擬具修正草案陳報交通部,交通部目前刻依程序辦理法制作業中。

交通部表示,修正草案已完成預告,並籤送給法規會排案審議,通過就能依程序發佈,預計今年上半年發佈,後續還需補助裝設相關設備,預計明年元旦起上路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