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航空器全球競速:國內加速商業化,海外爭奪話語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駱軼琪
今年以來,國內市場在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領域的適航認證和商業化都處在加速探索。
僅8月以來,先是峰飛航空旗下噸級以上eVTOL航空器凱瑞鷗在獲得適航“三證”(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和單機適航證AC)後,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飛行;隨後沃飛長空“生產質量系統”文件獲得PC審查組批准,標誌着公司PC取證完成階段性里程碑。
綜合來看,賽迪顧問在6月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3月,低空經濟活動相關產品和服務採購活動信息達4591條,同比增長50.8%。其中政府在低空經濟飛行器製造及低空運營服務板塊佔據主導,企業在低空基礎設施及低空飛行保障板塊採購較爲活躍。低空運營服務需求多集中在國內中部和西部城市,供給則多集中在湖南、新疆等省(區)。
低空經濟工作活躍背後,是國內eVTOL航空器產業鏈都在推進商業化落地的前期工作。當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工作流規範化、標準化方面,國內產業鏈仍在摸索和完善。
不止於此,作爲eVTOL領域重點“參賽”的國家,中國和美國主要參與者,除了在本土推動業務落地之外,還都在尋求海外市場的發展空間。這已經不是一場本土供應鏈的爭鋒,更是面向全球化大市場,從基礎設施、標準制定到商業化落地一整條鏈路的競速。
商業化加速
近日,中國海油、中信海直及峰飛航空聯合宣佈,我國自主研發的2噸級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峰飛航空凱瑞鷗,實現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臺物資運輸飛行,意味着我國在海陸低空物流場景應用中邁出關鍵一步。
峰飛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此次任務單程超過150公里航程,同時要面對海上可能存在瞬時超過8級大風、鹽霧侵蝕等影響,且航程途中沒有任何備降點,這些都是核心技術難點。航空器在降落海上平臺後,仍剩超過40%電量,意味着在真實載重和真實氣象條件下,凱瑞鷗機型已經具備常態化作業能力。
在完成此次飛行前不久,主要參與者其實剛剛完成簽約。今年4月底,中信海直、中信金租與峰飛航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就包含100架大型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意向採購訂單,並提到三方將加速推動eVTOL在真實場景商業化應用落地。
7月22日,凱瑞鷗AC單機適航證獲得中國民航局批准,至此峰飛航空的V2000CG凱瑞鷗獲得全部航空器適航“三證”。
這些似乎都顯示出國內eVTOL航空器正進入加速商業化探索節奏中。
謝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凱瑞鷗是全球範圍內,首次有噸級以上eVTOL航空器獲得適航“三證”。“我們一直在爲凱瑞鷗開拓應用場景。接下來正在逐步推動向城際間快遞物流運輸、更遠距離跨海飛行等場景落地。其中物流方面,目標是將原有物流公司提供的跨城隔日達服務,縮短爲跨城小時達。”
“其實在載物場景,凱瑞鷗機型已經開始交付。目前可以應用在山區、海島、跨城等場景的物流運輸過程中。我們判斷在這些領域具備大範圍推廣和商業化優勢。”謝嘉對記者指出,峰飛航空主要提供航空器和技術賦能,然後交給運營主體完成落地。
在此之前,峰飛航空在應急救援和消防類場景也已經有真實落地案例。例如7月中旬,峰飛航空在武漢渡江節中,就與水警快艇、醫療團隊共同構建“水陸空”的立體應急保障體系。
2月11日,峰飛航空宣佈獲得漢陽投資發展集團的12架大型eVTOL航空器採購訂單並已收到訂單預付款,訂單合同總金額1.57億元。據悉,公司將在當地探索支線物流、空中應急、消防救援等低空特種無人場景應用,並在未來開展載人場景的先行示範。
在今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舉行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就提到,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先載貨、後載人”“先隔離、後融合”“先遠郊、後城區”原則,分類有序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謝嘉指出,這也與峰飛航空目前採取的商業規劃一致。
“我們認爲,商業化的前提是必須有在實際場景的真實落地案例,然後逐漸形成常態化運行。我們持續進行場景開拓,也是希望更早將eVTOL商業化更快帶進現實。”他進一步指出,在此次海上石油平臺飛行完成後,將逐漸達成常態化運輸,將這些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安全數據持續積累,就能看到採用eVTOL航空器能帶來多大價值提升,也將加速促進商業轉化。
海外上市公司Joby則列明瞭一個時間軸,將認證和商業化進度分爲五個主要階段,涵蓋確認認證基礎(Certification Basis)、合規方法確定(Means of Compliance)、實施認證計劃(Certification Plans)、測試與分析(Testing & Analysis)、展示與驗證(Show & Verify)。
公司方面指出,截至8月4日,公司前三個節點已經基本完成。當前主要精力在第四階段,正在爲首架符合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要求、用於型號檢查授權的飛機進行最終組裝做準備。據稱公司在FAA方面的工作完成度已超過 50%,在Joby內部的工作完成度已超過三分之二。預計FAA試飛員明年開始試飛。
國信證券指出,我國低空經濟供應鏈已形成“上游自主突破、中游協同攻關、下游標準引領”的全鏈條發展格局,以eVTOL、無人機整機制造爲核心,產業鏈呈現技術快速迭代與訂單落地的產能擴張態勢。
全球競爭
當然,現階段eVTOL落地依然面臨一定挑戰。賽迪顧問就指出,要警惕場景培育過程中面臨的若干問題,諸如場景培育過程缺乏系統統籌,包括場景建設目標缺乏深度評價、支持政策同質化、舉措缺乏創新等;此外,場景投資回報平衡點不明確也值得關注,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技術成本、市場容量和基礎設施等多重變量尚未形成有效協同,導致企業難以精準測算投入產出比,資本佈局長期處於試探性階段等。
謝嘉則對記者分析,目前eVTOL航空器還做不到想飛就飛,這意味着空域航線的開放落地依然需要一個過程;此外eVTOL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
這都有賴於在真實場景進行常態化飛行後,相應的配套設施、產業鏈形成工作流標準化等過程才能逐漸完善,進而推動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複製推廣。“如果沒有將場景落地常態化,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理論階段。”他續稱。
除了載物,謝嘉告訴記者,公司旗下的5座載人eVTOL航空器盛世龍已經進入審定計劃和符合性方法確認階段。
“載人eVTOL航空器也簽了很多訂單。我們計劃先從文旅切入,但與行業不同的是,峰飛將主要針對更大範圍的景點內空中觀光、景景串聯類文旅場景;接着計劃面向跨城交通、關鍵樞紐鏈接(交通接駁)這類場景,爲商務人士提供便捷的通勤服務。會先從密集城市圈以外,逐漸走向城區中,未來期待參與解決地面交通擁堵問題。”
不僅在國內,全球eVTOL公司也在積極開拓全球市場,這背後就涉及海外基礎設施佈局、標準化制定,乃至於商業化探索等工作。
上市公司Archer在今年6月發文提到,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美國交通部(DOT)的相關負責人,共同宣佈成立一個由五國組成的聯盟,旨在簡化全球範圍內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機的認證和部署。該聯盟成員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
據稱,一旦Archer旗下eVTOL航空器Midnight獲得FAA)的型號認證,該聯盟有望爲Midnight開闢一條通往其他國家天空的無縫銜接道路。
對於國內廠商來說,在中國市場的落地運行,也將更好賦能中國eVTOL公司走向海外。記者觀察到,在2024年,國內頭部eVTOL航空器企業都在同步探索出海,峰飛航空已經在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歐洲探索落地。
7月16日,時的科技宣佈與阿聯酋Autocraft簽署350架E20 eVTOL採購協議,總金額10億美元,創中國eVTOL單筆訂單紀錄。據稱,該訂單將推動E20在中東及北非低空旅遊、空中出行場景商業化落地,並帶動國內適航標準、供應鏈和成本優勢向中東輸出。
中東也是國內衆多eVTOL企業的海外戰場之一,億航智能、沃飛長空、小鵬匯天等均已佈局中東市場。據分析,阿聯酋“2031國家交通戰略”擬投120億美元建空中交通網絡、沙特NEOM計劃2025年組建eVTOL航隊,爲eVTOL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與場景紅利。
Joby也是如此,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在迪拜有一支涵蓋技術人員和當地運營人員組成的團隊。公司還在迪拜積極推動垂直起降機場網絡的開發,這會是其商業運營的關鍵戰略支柱。據稱,迪拜國際機場(DXB)的垂直起降機場預計將於2026年第一季度完工。
“在東南亞國家,峰飛將先行佈局載物場景,目前已經在推進海外(航空)局方適航認可。”謝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體國內市場進度來看,在2025年,峰飛航空會主要打造幾類典型場景落地,到2026年預計將進一步實現規模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