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風波下有銀行已完成外貿相關信貸摸排,投放策略是否調整尚無定論

財聯社4月14日訊(記者 彭科峰) “對等關稅”風波下,有銀行已主動完成了信貸摸排和企業調研。今日,江浙滬某城商行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本輪美國加徵關稅消息出爐之後,該行已經主動進行了轄內外貿企業和相關信貸情況的摸排。“目前初步判斷影響有限”。

上述江浙滬銀行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對等關稅”風波之後,該行已經主動開展了摸底和調研,瞭解轄內外貿企業情況和相關信貸情況。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對該行的業務影響較爲有限。

“另外,依據我們調研的情況,對轄內的外貿企業影響也不算大。”上述江浙滬銀行人士表示,這是因爲,在特朗普首度當選總統並挑起關稅戰之後,很多頭部的外貿企業已經“走出去”,在海外設廠以規避高稅收。另外,該地區的很多外貿企業也早已在特朗普二度當選之前未雨綢繆,逐步開發了除歐美以外的市場,目前進展較爲順利。當然,也有企業在積極進行降本增效,通過內部改革等方式試圖提高效益,應對衝擊。

“我行在全國多個地區都有分支機構並開展各項業務。因此本輪關稅衝擊對我們整體影響不算大。”上述江浙滬銀行人士表示,具體到該行對外貿企業的貸款,多以流動性貸款爲主,“週期短”,易於調整。並且,此前該行外貿企業的信貸投放佔比也有限。

對此,某券商宏觀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對等關稅”風波對銀行業的衝擊應當是區域性的,一些沿海地區外貿比較發達的銀行和大行分行可能會有一定影響,“估計一些銀行會相應調整後續信貸投放,下半年營收、利潤或有波動”。

另外,上述江浙滬銀行人士還表示,除了少數幾家跨境業務、外貿業務佔比較重的銀行,大部分銀行都不會把外貿企業的信貸數據等單獨列出來,而是歸於製造業、小微企業的貸款欄目之中。

依據財聯社記者此前報道,目前已經有廣東等地沿海地區的銀行接到監管通知,要求開展關稅風波衝擊的情況摸排。針對這一情況,上述江浙滬銀行人士強調,“我行並沒有接到所在地監管部門的通知。相關調研是我行主動爲之。目前也在密切關注監管動向。”

某華東地區城商行下屬分行人士則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後續是否調整對轄內外貿企業信貸投放等事宜,仍需等待總行通知。

上述江浙滬銀行人士也表示,目前“對等關稅”風波剛剛開始,後續走向尚未確定,該行正在觀望中。二季度以後,該行是否縮減轄內的外貿企業信貸投放暫無定論,“不便對未來的信貸情況作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