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國有大行測算關稅戰影響其10%-15%信貸企業客戶 多銀行強調:將持續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

財聯社4月25日(記者 郭子碩)關稅政策反覆,外貿企業仍面臨一定的壓力。據財聯社記者此前調研,有東南沿海省份轄內銀行接到相關要求,對轄內外貿企業“不抽貸、不斷貸”。4月24日,有深圳地區國有大行明確表態,已對相關情況進行了摸底和調研,不會簡單採取“一刀切”方式收緊對外貿企業或涉美貿易企業的授信支持。

關於關稅擾動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行長助理黃凱回答財聯社記者,直接對美出口的外貿企業受到部分影響;沒有對美直接出口,或者雖然對美出口但倉儲物流配貨在海外倉的企業,具備一定的緩衝空間。目前,這一情況尚未給信貸質量帶來壓力。

建設銀行深圳分行資深副經理遊德忠透露,今年4月以來,深圳建行對部分有進出口業務的信貸企業客戶進行了調研溝通,初步估計約有10%至15%的企業客戶全年營業收入將因關稅戰影響呈現不同幅度下降。

銀行明確:將持續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

關稅戰導致外貿企業成本上升,企業的資金壓力增大。對此,深圳建行強調,不會簡單採取“一刀切”方式收緊對外貿企業或涉美貿易企業的授信支持。將根據外貿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及未來發展前景,“一戶一策”制定授信及風險管控方案。下一步,還將聚焦“降成本、促便利”,持續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

黃凱表示:“在這個關鍵時候,我們會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外貿企業資金上的支持。針對短期內現金流緊張的外向型小微企業,我們將開啓續貸綠色通道,幫助企業釋放流動性。”此外,深圳工行與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及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合作,針對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推出“跨境電商貸”,給予最高5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在利率方面也將提供差異化支持。

重點關注:出口收結匯、匯率避險

綜合來看,銀行服務外貿機構的重點落在出口收結匯和匯率避險。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周特立回答財聯社記者,重點關注跨境電商客羣的出口收結匯業務需求,持續加大對海外倉客戶的綜合金融支持;提供匯率避險保值服務,依託該行已推出的中小微企業防範極端匯率風險方案,加大對美貿易小微企業的專項關注和服務。與此同時,深圳中行提供供應鏈金融脫核服務模式,聚焦外貿供應鏈產業鏈的核心企業,推出“雙鏈貸”服務方案,實現脫核授信,降低外貿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遊德忠介紹,深圳建行着重向上市公司推介匯率避險產品與套期會計組合方案,平滑衍生品估值損益對報表的影響,助力客戶開展匯率風險管理。此外,該行對接外貿企業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包括出口轉內銷、拓展“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調整境外供應鏈佈局等,通過加大貿易融資供給、提供“走出去”綜合金融支持、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服務水平等方式,支持外貿企業應對關稅衝擊。

多機構探索風險共擔

財聯社記者從深圳金融監管局獲悉,深圳金融監管局引導轄內機構爲深圳企業出海、產品服務出口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外貿企業貸款餘額達1.1萬億元。4月以來,深圳金融監管局聯合市商務局、市發改委聯合印發工作方案,要求金融機構動態梳理外貿企業清單,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加大信用貸款投放,並強化“統保”平臺風險緩釋功能。

深圳工行表示,將積極與融資擔保機構針對外向型經濟做好批量擔保合作,實現風險共擔,增強抗風險能力。

深圳中行也透露,運用政銀擔、政銀保模式,緩釋授信業務風險。同時引入政務數據動態監測,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利用深圳海關、單一窗口、稅務、跨境電商平臺數據,與行內系統相結合,開發外貿企業模型“畫像”,建立貸前、貸中、貸後風險監控信號,動態監測分析外貿企業經營情況及變化,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同時,建行與中信保公司合作的“跨境快貸-信保貸”,依託中信保小微外貿保單爲企業覈定貸款額度,整合中信保保單風險緩釋優勢與銀行授信資金優勢,爲小微外貿企業提供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