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多方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
中國進出口銀行日前出臺專項工作方案,圍繞積極對接小微外貿企業融資需求、提升小微外貿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等內容,部署了14條任務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小微外貿企業是外貿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今年一季度,以中小微爲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5.8%,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56.8%。然而,由於具有信用抵押不足、市場不確定等特徵,中小微外貿企業往往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外貿穩定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特別是在近期美國關稅政策調整背景下,我國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面臨新挑戰,發揮好金融支持穩外貿作用變得愈發重要。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表示,企業或將面臨訂單流失以及市場份額下滑的風險,其現金流收窄會使銀行在評估風險時提高對企業的擔保要求。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認爲,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還將增加匯率波動風險,進一步加大企業現金流壓力。金融機構應以更精準的融資服務和風險管理能力,助力小微外貿企業渡過關稅調整陣痛,抓住潛在市場機遇。
從此次進出口銀行出臺的工作方案看,該行將充分發揮各類專項政策的支持作用,通過多樣化金融產品,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風險共擔轉貸款投放力度,強化貿易金融、跨境電商金融等金融支持,多措並舉幫助小微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同時,將進一步探索銀保合作、銀政互動等多樣化支持模式,拓寬綜合金融服務覆蓋面,推動外貿新業態、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專精特新等領域小微外貿企業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金融機構如何給予小微外貿企業更好支持?專家認爲,要優化融資產品,爲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更加靈活的外貿專項貸款、訂單融資、信用證貼現等,以匹配企業的“短、頻、快”資金需求。同時,通過科技賦能加強風控。合理運用人工智能,加強對海關、物流信息等跨境貿易大數據的動態分析,精準評估企業信用,減少抵押依賴。此外,提供匯率避險服務,提供低成本的外匯套保工具,幫助企業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金融機構還應加強對企業國際市場變動的研判,提供跨境結算、出口信用保障等專業服務並特別對新興市場目的地提供費率等優惠,幫助企業把握海外市場機遇。”龐溟認爲,可適時結合稅費優惠和貼息等政策,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增強企業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韌性。這樣既緩解中小微外貿企業短期內的資金瓶頸,又爲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維護我國外貿出口穩定提供支撐。(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