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關鍵礦產進口品啓動貿易調查,“對等關稅”下相關產業影響幾何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對美國依賴進口的關鍵礦產及其衍生產品啓動貿易調查,評估這些產品進口對國家安全和韌性的影響。
據白宮官網發佈的相關說明,若美國商務部長認定關鍵礦產進口可能會“損害國家安全、且總統特朗普決定徵收關稅”,則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調查實施的關稅稅率將取代現行的“對等關稅”稅率。
此次調查將涉及包含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產,以及加工的關鍵礦物及衍生品。據稱,經加工的關鍵礦產及其衍生品是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核心構成部分,廣泛應用於噴氣發動機、導彈制導系統、高級計算、雷達系統等關鍵領域。
2023年,美國能源部將50種礦產品種納入關鍵礦產清單,包括鋰、鎳、鈷等電池金屬,鍺、鎵、銦等高科技相關金屬,以及15種稀土元素。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今年初統計,去年美國50種關鍵礦產品種中,有12種完全依賴進口,有28種進口依賴度過半,中國是其中部分關鍵礦產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在主要有色金屬和關鍵礦產領域占主導地位。據阿格斯數據,我國鎵、稀土氧化物及金屬、稀土磁材佔全球總供應量90%左右,鎢、碲、鉍產品佔比約80%,鍺、天然石墨佔比在七成左右。
阿格斯有色金屬分析團隊負責人趙晗介紹,去年12月,中國全面禁止向美國出口鎵、鍺、銻及其他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關鍵高科技材料;就在4月上旬,中國又宣佈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質實施出口管制,這些金屬礦物對汽車、軍工、航空航天和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
“中國祭出出口管制作爲反制美國關稅措施後,關鍵金屬產品在海外市場價格出現爆炸式增長。”趙晗舉例稱,去年8月中國宣佈對金屬銻實施出口管制,歐洲金屬銻價格上漲了2.5%,現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海外買家因此瘋搶西方市場庫存資源,造成歐洲鹿特丹交易價格與中國銻出口價格形成巨大溢價,最高時價差達一倍左右。
爲提升供應鏈抗風險能力,海外資源企業陸續開啓項目開發計劃。趙晗介紹,美國最大的稀土礦商MP Materials正不斷加大輕稀土生產,並計劃開啓中重稀土生產,該公司在今年1月還啓動了稀土磁材的生產,以延伸產業鏈;在2024年中國將金屬鎵納入出口管制後,全球礦石生產巨頭力拓也宣佈建立40噸/年產能的工廠。
“但這些項目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比如環保、價格波動等,都會造成項目開發週期的不可預期性。”趙晗表示,海外稀土項目從立項到大規模投產往往需要5-10年時間及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因此阿格斯認爲,中國在全球有色金屬和關鍵礦產中的主導地位短期內難以被撼動。
此外,多家機構認爲,美國儲能等部分產業將出現大幅通脹,供應鏈成本快速增長。阿格斯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儲能、消費類電池進口稅率已提高至155%,2026年後將升至173%。“美國進口中國儲能產品的成本已無法被市場接納。”彭博新能源財經在報告中指出,美國儲能行業的鋰離子電池高度依賴中國,在磷酸鐵鋰(LFP)電池方面尤甚,中國主導着LFP電池生產,而美國幾乎沒有相關產能。
“這意味着美國在建立起本土產業鏈前,要麼接受通脹,高價購買中國產品,要麼就停滯本國儲能產業發展。”趙晗認爲。
彭博新能源財經也表示,儲能系統成本的提高將給不斷增長的美國儲能市場踩剎車,項目開發商和承購商或要考慮推遲和取消早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