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對中依賴 美要對關鍵礦產做國安調查

葛里爾出席國會參議院委員會聽證會時指出,商務部正考慮是否需要採取行動,以及研究對關鍵礦產進行潛在的「232條款」調查,評估美國對這些礦產的需求及如何在本土進行加工。

葛里爾表示,中國並未表達希望努力實現貿易互惠,指「中國多年來似乎一直在市場準入的問題上選擇自己的道路」。中國選擇宣佈報復措施,而其他國家沒有,其他國家已經釋放訊號,希望找到一條互惠之路。

在美國宣佈對等關稅將中國商品加徵34%關稅後,中國商務部宣佈,針對鈧、鏑、釓、鉺、鋱、釔等戰略性稀土進行新一輪出口管制。此次限制標誌着中國第三波稀土管制升級。

分析指出,自2010年首度對稀土出口配額管控以來,中國逐步從基礎礦物如銻、鎵、鍺,延伸至高端材料領域,形成「資源—加工—應用」三層次防禦體系。不同於前兩輪,中國此次針對的是半導體制造鏈的「神經末梢」,從晶圓清洗液所需的釓化合物,到射頻元件不可或缺的鈧元素,形成精準打擊鏈。

有分析指出,中國這項最新措施直接影響博通、格芯、高通、臺積電、三星、希捷及西部數據等跨國科技巨頭。

另外,中國本波限制還可能會對歐洲以及美國的離岸風力渦輪機,造成嚴重的供應鏈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