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花蓮堰塞湖溢流釀死傷誰之過? 還原「垂直避難」決策過程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天溢流,溪水暴漲造成光復鄉大淹水,今天上午空拍直擊馬太鞍溪南側光復堤防在靠近光復市區中山路底堤防處出現潰堤口,滾滾泥水從此處流入光復鬧區造成嚴重災害。記者劉學聖/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天發生溢流,造成光復鄉市區嚴重災情。外界質疑,相關評估爲何出現嚴重落差?東華大學防災協力團隊專案經理王維俊表示,農業部在臺風來前找了臺大團隊來畫設模擬撤離範圍,要疏散數千人和緊急修改應變場址有很大難度,因此部分採取垂直避難,只有一層樓、靠近河堤的房舍,就要前往光復商工等避難點位。

東華大學防災協力團隊專案經理、臺灣災害防救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王維俊表示,本次林保署委託陽明交大監測與模擬撤離範圍,後來爲了謹慎起見,農業部又找了臺大團隊來畫設模擬撤離範圍,原本一開始模擬的撤離範圍並沒有這麼大。

臺大模擬的結果和這次水災的結果是最接近的,但也因爲是颱風來前幾天才做的模擬,要疏散數千人和緊急修改應變場址有很大難度,因此部分採取垂直避難(疏散至二樓或更高樓層)方式,而只有一層樓的、靠近河堤的房舍,就要前往光復商工等避難點位。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集水區治理組劉忠憲組長表示,9月21日就有針對堰塞湖應變措施和警戒範圍開會討論,當天下午確定了堰塞湖的影響範圍,也有提供相關資料給花蓮縣政府做爲撤離的參考。21日有發佈黃色警戒單,也有請花蓮縣政府預備啓動緊急疏散的工作,隔天22日早上7點則發佈紅色警戒緊急通報單,建請強制撤離。

另農業部長陳駿季先前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經評估認爲沒有立即潰堤危險,但民衆認爲,國有林地屬林保署負責管理,地方政府無法越權判定會發生溢流或潰堤,認爲這次的溢流和災害和中央判斷落差有關。本報致電陳駿季,尚無取得迴應。

由於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國有林班地,依規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爲權責單位,其中堰塞湖的警戒、監測等由權責機關負責。

根據「堰塞湖警戒、監測及撤離與演練方案」規定,河川治理界點以上國有林班地野溪的堰塞湖處理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權責,地方政府則負責撤離通報、撤離工作及回報及撤離工作的解除。

堰塞湖緊急調查部分,應粗估調查堰塞湖蓄水面積與體積、土體體積、及溢流口寬度、河道狀態、堰塞湖上下游村落及公共設施等保全對象位置與高程,由發生地點權責機關邀集有關機關與地方政府組成專案小組,就堰塞湖的穩定性、影響範圍、防災通報、與緊急應變等來因應處理,其中堰塞湖的警戒、監測由權責機關負責,即林保署。

今年8月27日,行政院指示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明確針對壩體、工程、疏散分工,要求於10月初可能溢流前,加速清淤、補強橋樑保護,並精進監測與對外溝通。

編輯推薦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位置。擷取自Google 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