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重啓的首單科創板IPO來了

繼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等政策被監管重申後,終於迎來首單受理環節“破冰”案例。

7月31日,珠海泰諾麥博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泰諾麥博”)的科創板IPO申請獲得上交所受理。

作爲生物醫藥企業,泰諾麥博所選擇的正是“第五套上市標準”,即僅對市值和產品研發進展提出要求。

根據第五套標準的安排,發行人需要滿足的條件包括: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牀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從業績上來看,泰諾麥博只有零星源自技術轉讓等其他業務的收入。

2022年至2024年,泰諾麥博的收入分別爲433.98萬元、0、1505.59萬元,同期淨虧損分別爲4.29億元、4.46億元和5.15億元。

儘管3年虧損超14億元,但泰諾麥博的核心產品“斯泰度塔單抗注射液”(下稱“新替妥”)已於今年2月獲批上市,商業化前景在即。

新替妥主要用於外傷暴露後破傷風緊急預防,是全球首款重組抗破傷風毒素單克隆抗體藥物。

該款藥物的重大突破在於有望降低破傷風被動免疫對人血製品的依賴。

在新替妥上市之前,患者主要通過注射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HTIG等被動免疫製劑進行免疫,這需要從人血中提取得到。

但血製品在我國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我國自2001年起便不再批准新的血製品企業,且對於新漿站的審批進行總量控制,因此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製品產量有限。

這都讓新替妥的商業化前景受矚。

從募投情況來看,此次泰諾麥博的“補充流動資金”項目金額爲3.4億元,佔IPO總募資的比例接近1/4,遠高於當前部分科創板第五套IPO項目。

例如近期剛獲得註冊批覆的科創板第五套IPO項目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IPO募投計劃中僅有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佔比僅爲4%左右。

此番泰諾麥博的科創板IPO獲得受理或許也在向創新醫療行業釋放更多積極信號,此後是否會有更多同類項目踏上科創板IPO之旅,正受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