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80億,科創板最大IPO來了
昨夜,中國GPU廠商們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一些震顫。
6月30日,科創板一次性受理了5家擬IPO公司,其中便有兩家GPU超級獨角獸,一個是估值210億的沐曦,另一個是估值近300億的摩爾線程。這次摩爾線程憑着80億元的募資計劃,暫時拿下科創板今年在審最大IPO。
摩爾線程成長速度也預示着中國GPU賽道發展速度。自2020年創立至今只有5年,其衝刺IPO的進程也如坐上火箭,2024年11月啓動上市輔導,今年6月完成輔導驗收,6月底其IPO便獲受理。
從市場格局來看,全球GPU市場被英偉達壟斷,中國廠商藉着國產化替代需求練兵。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摩爾線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和沐曦在內的國產GPU廠商紛紛啓動上市進程。如今,摩爾線程和沐曦率先進入新一輪角逐,到底誰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GPU第一股”。
摩爾線程成立之時便備受關注,因爲創始人張建中曾將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不足50%提升至2020年的超80%,而現在他又要從零開始,挑戰英偉達。
走到今天,沒有人懷疑摩爾線程的野心,但挑戰霸權的路上,摩爾線程還有要正面的阻礙和焦慮。
前英偉達中國區掌舵人,欲爭搶中國“GPU第一股”
2020年9月,張建中離開了工作14年的英偉達,他最後的職位是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同他一起離職的還有英偉達市場生態高級總監周苑。
儘管張建中作爲曾經幫英偉達打下中國市場半壁江山的“操盤手”,但對於他的離職,黃仁勳並對外並沒有什麼表示,或許彼時的黃仁勳不認爲他們能夠撼動英偉達。
市場對張建中離職創業的看法也不算明朗,有人罵他“叛徒”,有人嘲諷他“螳臂當車”,但張建中只留下一句話:“中國GPU的至暗時刻,需要有人點燃火把。”
2020年10月,經過前期準備,張建中和周苑正式到崗,摩爾線程開始運營。
首先就是組建團隊,張建中憑藉在英偉達十餘年積累的人脈,挖來了英偉達、英特爾、AMD、微軟等巨頭的核心工程師,組建一支“復仇者聯盟”。
在英偉達中國區的經歷,讓張建中意識到,在AI時代,GPU這種“軍火”勢必要影響中國未來的產業發展。而國際局勢的動盪,華爲及中芯國際的遭遇,更堅定了他做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GPU的決心。因此,在業務方向上,摩爾線程以自主研發的全功能 GPU 爲核心,致力於爲AI、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提供計算加速平臺。
同時期,中國市場上GPU初創公司均剛剛起步,國產AI芯片還輪不到GPU廠商來扛大旗,真正意義上的高性能國產GPU還在襁褓之中。
不過,在張建中這裡,國產GPU打的是一場閃電戰。摩爾線程在創立之後的19個月內,便推出了其首款全功能的GPU“蘇堤”。2022年,摩爾線程推出首款國產遊戲顯卡MTT S80,被譽爲“國產遊戲第一卡”,實現了中國在消費級GPU領域從0到1的突破。
時至今日,摩爾線程已經推出四代 GPU 架構(“蘇堤”“春曉”“麴院”“平湖”),並形成了覆蓋AI智算、高性能計算、圖形渲染、計算虛擬化、智能媒體和麪向個人娛樂與生產力工具等應用領域的多元計算加速產品矩陣,產品線涵蓋政務與企業級智能計算、數據中心及消費級終端市場。
與此同時,國內GPU市場也逐漸擁擠,尤其是智能算力領域,在國內大模型的助力下,國產GPU多方同臺競技。
與摩爾線程同時衝刺科創板IPO的沐曦,目前已經推出用於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於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雲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發用於圖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 GPU;燧原科技也推出了雲端AI訓練芯片“邃思”和雲端AI推理芯片“靜思”;壁仞科技的壁礪106和110系列已經用於商業化解決方案。
在資本市場上,上述GPU廠商均在2024年下半年啓動IPO,只不過,當前只有摩爾線程和沐曦進入新一輪的角逐,究竟最終誰能奪得“中國GPU第一股”的稱號呢?
上市輔導期間融了52億,估值擡升至300億
芯片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近年來GPU的資本消耗速度表現驚人。
摩爾線程的開局便是一場資本豪賭。成立不到100天,摩爾線程就已經完成兩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刷新當年最快晉升獨角獸的全球行業紀錄。
招股書顯示,在2022年12月之前,摩爾線程背後就已經站着紅杉、國盛資資本、紀源資本、騰訊、聯想、策源電子基金、洪泰基金、五源資本等四十家左右的機構。
據天眼查信息,摩爾線程於2020年12月完成天使輪融資由五源資本、紅杉中國、聞名投資等機構參與;2021年2月,摩爾線程數十億元Pre-A輪融資,由深創投、紅杉中國、ggv聯合領投,招商局創投、字節跳動、小馬智行等聯合參投。;2021年11月,其20億元A輪融資,由國盛資本、五源資本、中銀國際旗下渤海中盛基金聯合領投,建銀國際、前海母基金、招商證券和湖北高質量發展產業基金等九家機構聯合參投。
招股書顯示,從2022年12月開始,摩爾線程之後每一輪融資都規模巨大。2022年12月,和諧健康、中移基金、翊辰投資及紅杉共同斥資12.6億對摩爾線程進行增資;2023年10月,福建拓峰、集美中和、厚雪資本、廈門辰安和策源電子基金想摩爾線程投資6.2億元。
到了2024年12月,上海麗華、匯創集智、嘉興加合、久奕能元、廈門國貿等共計 38 家投資主體合計以52.25億元認購摩爾線程新增資本。值得注意的是,彼時摩爾線程剛剛啓動上市輔導備案。
按照摩爾線程最後一輪融資情況,52.25億元對應的7002.8217 萬股股份,摩爾線程的投後估值爲298.45億元。在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中,摩爾線程的估值爲310億元。
股權結構上,摩爾線程無單一持股 30%以上的股東,不存在控股股東;張建中直接持股11.06%,同時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和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控制摩爾線程36.36%的股份,爲實際控制人。
投資機構方面,國盛資本持股4.89%,紅杉持股4.78%,聞名投資持股2.89%,中移基金持股2.12%,五源資本持股1.46%,深創投持股1.22%。
三年虧了50億,摩爾線程如何對標英偉達?
摩爾線程的背後是一場資本盛宴,但其面前卻也是無情的挑戰和考驗。
十餘年的經驗,讓張建中十分了解中國GPU發展的痛點,其爲摩爾線程開創“雙線作戰”模式:一邊用遊戲顯卡搶佔消費市場,另一邊一邊用AI芯片攻克企業市場。
商業化方面,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第一款量產芯片產品後,摩爾線程就實現規模化對外銷售。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摩爾線程實現營收分別爲4608.33萬元、1.24億元及4.38億元,呈現增長趨勢;淨虧損分別爲18.40億元、16.73億元及14.92億元。
從主營收入的構成來看,摩爾線程主要來自AI智算、專業圖形加速、桌面級圖形加速領域,已推出不同性能的多款GPU芯片產品,應用於公司的板卡、一體機、集羣產品。
2024年,摩爾線程包括AI 訓練智算卡、AI 推理卡、AI 超節點服務器及誇娥(KUAE)智算集羣等在內的AI智算產品線取得突破,當年實現3.36億元營收。
此外,AI智算及專業圖形加速產品性能較高,貢獻毛利金額較大。桌面級圖形加速產品毛利率爲負,主要由於中低端市場面臨國際品牌的激烈競爭,導致公司產品銷售價格存在一定壓力。招股書顯示,目前摩爾線程已調整業務戰略重心,將資源集中於高毛利、高性能的細分市場。
不過,從市場格局來看,全球AI智算GPU市場中,英偉達處於壟斷地位,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在桌面獨立GPU市場,英偉達的RTX系列獨立顯卡也是佔據了壟斷地位,市場份額接近90%。英偉達的壟斷地位的很大一部分得益於其打造多年的CUDA生態。
儘管包括摩爾線程在內的中國GPU廠商還只佔據了極少的市場份額,但在2024年3月,英偉達禁止開發者用CUDA轉移其他品牌GPU,若無法兼容CUDA生態,國產GPU將淪爲“孤島”。
好在出自英偉達的張建中“知己知彼,”早有準備。摩爾線程自研的MUSA架構,支持CUDA代碼“一鍵遷移”,讓開發者無需重寫代碼即可切換平臺。摩爾線程的產品可高度兼容全球現有 GPU 應用生態,無縫集成開發框架與工具鏈,可大幅降低遷移成本,確保技術應用的連續穩定。
但打破壟斷談何容易,英偉達的生態是橫亙在國產GPU拓展市場面前的一道巨大屏障。
在上市前,摩爾線程還有一定的現金儲備。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摩爾線程貨幣資金餘額分別爲5.58億元、7.94億元及48.96億元。此次上市計劃募資80億,將用於摩爾線程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訓推一體芯片、圖形芯片和AI SoC 芯片的研發項目,因爲距離世界前沿,還有幾步需要走過去。
本文源自:直通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