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確定大失敗 蘇俊賓籲賴清德:用衝撞能量磨出朝野合作的路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資料照/記者沈繼昌攝)
實習記者石嘉豪/臺北報導
隨着第二波大罷免結果在今(23日)出爐,31席國民黨立委確定保住席位,安全過關,大罷免宣告大失敗。對此,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臉書發文表示,賴總統是手中握有權力的人,未來兩年多要怎麼走,也許可以思考一下,「與其繼續投入能量來衝撞,不如用這些能量替臺灣磨出一條朝野可以合作的路」。
蘇俊賓表示,投票的結果符合多數人的預期,不管滿意或不滿意,這就是民意,這個國會結構,會持續下去,直到下次的大選,然而,在國會穩定未過半的執政黨,總統雖手握內閣任命、司法、考試、監察院和獨立機關的提名權政務該如何推動?
蘇俊賓指出,尤其當國家此刻面臨不同面向的多重挑戰,我們還有多少籌碼?還有多少時間?執政黨主要的能量,過去一年多,花費在對付在野黨,剩下的兩年多還要繼續嗎?還是有可能換一個思維?
蘇俊賓認爲,國家領導人此刻如果想要突破困境,解決此刻看似無解的結構,其實方法不外乎兩個,首先,本身提出可以凝聚臺灣路線,追求臺灣最大公約數。
蘇俊賓說明,因爲是民衆的期待,讓在野黨不得不合作,共體時艱,雖然憑良心講,執政黨過去一年來的作爲,錯過了這個方法的大好機會,北風與太陽,執政黨選了北風,現況是把自己越吹越小。
此外,蘇俊賓說,第二個方法,是建立國會朝小野大的合作新模式,按照現有的制度,未來臺灣還是有可能發生像現在一樣的情況,建立可以運作下去的慣例有其必要。
蘇俊賓坦言,當然這個模式還是建立在朝野基本上不能太過敵對,有基本的共識和合作的基礎,現階段要轉彎,挑戰不小,但不好做也得做,這兩種做法,都很困難,甚至需要搭配來做。
針對當前的局面,蘇俊賓透露,自己很悲觀地判斷,如果不在這部分突圍,創造朝野基本的共識和互信,進而合作共推重大法案,剩下的兩年多,很有可能成了空轉的垃圾時間,如同過去的一年多。
蘇俊賓強調,不論是針對國際經貿局勢、兩岸關係、能源與環境議題的選擇、少子化衝擊下的醫療與照護能量、產業投資比失衡下的風險,每一個課題都充滿挑戰,沒有基本合作對話的互信,討論出來的常常不是最佳解,而是倉促的決策和政治零和盤算下的考量,這些都不是臺灣人民之福。
蘇俊賓說,賴總統是手中握有權力的人,未來兩年多要怎麼走,也許可以思考一下,「我們不需要您華麗轉身,只希望您務實看待,前面的路既然不通了,與其繼續投入能量來衝撞,不如用這些能量替臺灣磨出一條朝野可以合作的路」。
最後,蘇俊賓說,賴清德滿意度以外的這羣人,有多少比例不久前是站在滿意的這邊的,這些人甚至沒有投票給你,但在您就任後對總統寄予期待,這些人是臺灣最可貴的穩定力量,只要想想這些人爲什麼改變了,也許就會覺得這些建議值得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