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朝野僵局? 賴清德提到罷免:公民力量出發
賴清德總統就職將滿週年,17日播出他接受「敏迪選讀」網路頻道專訪。(取自敏迪選讀)
賴清德總統就職將滿週年,17日播出他接受「敏迪選讀」網路頻道專訪,被問到如何打破朝野僵局及加速溝通效率時表示,爲什麼協商的功能突然失去了,並不是沒有協商,法制面的協商根本沒有辦法充分發揮出來,「我認爲是因爲政黨的立場」。
賴清德說,他當過立法委員,對議事算嫺熟,這一年來,立法院在開會常常沒有遵守議事規則,或者是破壞了議事的慣例,很可惜。「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講白了,它對立法院有一些行爲的要求,就是有一些剛性的要求。
他說,結果在野黨在第一個會期就利用修改「立法委員職權行使法」,經過憲法法庭的判決,侵犯了總統跟三個院的權力,而下個會期沒有因爲上會期被憲法法庭宣告爲違憲而有所調整,反而變本加厲,包括通過「財劃法」。
賴清德說,之前他有講過,民主的問題,必然是要用更大的民主解決。有兩個方式,就是憲政體制,但是因爲立法院通過太多的法案都涉及違憲。即便陳水扁當總統的時候朝小野大,國民黨也知道這不行,因爲侵犯行政權。但王金平院長朝野協商有一個分際,現在差不多失去了這個環節。所以案子太多都違憲,那自然而然就會引起公民力量的出發。
他強調,公民力量是很可貴的,用的是憲法賦給公民的權利,除了選舉以外,還有罷免,還有創制、複決,當初,馬英九前總統也曾經公開肯定罷免權。
談到這次大罷免,他說,當罷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時候,創制、複決,未來也會成爲日常,成爲直接民權,會漸漸、漸漸推展出來,這個也是民主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