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海晨到王勝、同攬兩位首席經濟學家,申萬宏源研究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實習生 張長榮 北京報道

申萬宏源掌門人或變動在即。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王勝的研究所所長任職已在申萬宏源內部公示,不久後將正式任命。

王勝是實打實的申萬宏源研究老將。早在2009年,王勝即加入申萬宏源研究所前身——申銀萬國研究所,2016年升任策略首席。2016 年,王勝前瞻性地預判了價值股的結構性機會,並在 2017 年進一步明確 “價值股牛市” 邏輯。2020 年,王勝提出“雙循環”戰略下的市場機遇,強調內需擴張、消費升級迭代及 “硬件+數據” 融合等科技領域創新方向。

外聘所長,是不少券商研究所的共同選擇。然而,申萬宏源似乎更青睞於內部提拔。不僅如此,其還將研究所負責人提拔爲公司高管,周海晨即是典型案例。

周海晨加入申銀萬國研究所,比王勝還要早三年。2006年,周海晨從申銀萬國普通研究員做起,14年後成爲申萬宏源研究所總經理。2024年升任申萬宏源證券執委會委員,分管申萬宏源研究業務和機構業務,同時兼任申萬宏源研究所黨委書記、董事長。

“早在申銀萬國時代,周海晨即與王勝共事。如今,周海晨升任公司層面高管後,王勝即將接班掌門申萬宏源研究所。一定程度上,這是申萬宏源研究所人才培養體系完備的體現,也是申萬宏源重用內部研究人才的彰顯。”受訪券商研究所人士分析道,“從周海晨到王勝,申萬宏源研究所開啓又一個新階段。”

對申萬宏源研究所而言,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其目前同時擁有兩位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與趙偉,這在券商中即可少見。

記者瞭解到,出生於1963年、2001年即加盟申銀萬國證券的申萬宏源老牌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已近退休年齡。2024年7月,申萬宏源引入80後年輕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趙偉將逐步接替楊成長,扛起申萬宏源研究在整個宏觀研究領域的大旗。

從周海晨+楊成長,到王勝+趙偉,申萬宏源研究所將開啓怎樣一盤研究大棋?

申銀萬國時期老將出任要職

日前,王勝出任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的任命已在內部公示。這意味着,繼周海晨後,王勝將成爲申萬宏源研究所新任掌門人。

王勝執掌申萬宏源研究所,一定程度上源於周海晨的升遷。2024年1月,身爲申萬宏源研究所總經理的周海晨,升任申萬宏源證券執委會委員,分管研究業務和機構業務。同年9月,周海晨兼任申萬宏源研究所黨委書記、董事長。

隨着周海晨管理事務的日漸繁忙,申萬宏源研究所需要新的掌門人,早在申萬宏源研究所前身——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時期即與周海晨共事的王勝,成爲了接棒者。

2006年,周海晨加入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三年後,王勝也成爲其中一員。

21世紀初的申銀萬國研究所頗具市場影響力,2001年,其成爲首批全面轉型賣方研究的券商研究所,開始爲基金、保險等機構提供付費研究服務,開啓國內賣方研究商業模式。一批優秀的研究人才匯聚於此。楊成長即是在2001年加入其中。與此同時,陳曉升、李慧勇、詹凌燕、勵雅敏、趙金厚、龔芳等一批頗具市場影響力的知名研究員,也一度活躍於申銀萬國研究所。

正是由於申萬宏源研究所曾培養了大量明星分析師,其中有的成爲行業領軍人物,有的轉型爲知名投資人,因而申萬宏源研究所擁有研究領域“黃埔軍校”的美譽。

此番接替周海晨,成爲申萬宏源研究所新任所長的王勝,是申萬宏源研究所2010年代策略首席。他在2016年預判了價值股的結構性機會,在策略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另一位與王勝相似,從申萬研究所走出,在宏觀與策略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的是李慧勇,他是2000年代申萬宏觀首席,現任某百億私募研究總監,其曾精準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後政策轉向,並提出“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三階段理論。

“2010年前後匯聚在申銀萬國研究、頗具市場影響力的首席們,有的已經出走多時,留下來的,也陸續被委以重任。周海晨已經成爲證券公司層面高管。王勝也緊隨其後,即將挑起申萬宏源研究所掌門人重擔。”某資深研究人士感嘆道。

老牌券商研究所再迎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申萬宏源研究所在幹部任用上並非像多數券商研究所一樣青睞於外部人才招聘,而是注重內部提拔。這與其歷史相關聯。

申萬宏源研究所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92年。彼時,原申銀證券與原萬國證券分別設立研究部門,二者成爲中國證券市場首批專業研究機構。

其中,萬國證券研究所(黃浦營業部)因創始人管金生的推動,早期以激進的市場策略聞名。後來,萬國證券因“327國債事件”被接管,後與申銀證券合併,於1996年成立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隨之整合。

1990年代末,申銀萬國推出中國首個系統性行業分類標準——申萬行業分類,成爲國內投資研究的基準之一。

2011年,研究所獨立註冊爲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進一步專業化運作。

2015年,申銀萬國證券與宏源證券合併,成立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更名爲申萬宏源研究所。整合後研究覆蓋更廣,成爲中央匯金旗下核心研究平臺。

2018年後,申萬宏源研究所加強金融科技領域研究,開拓量化分析、ESG評級等新方向。

2019年,申萬宏源研究所啓動新一輪研究業務轉型,探索從單一佣金向佣金、諮詢及綜合收入共同發展的模式轉變,並持續強化“投研+政研+產研”研究體系。

如今,伴隨公募降費,券商研究所普遍承壓。申萬宏源研究所也在開啓一輪全新改革。

投研方面,根據申萬宏源年報,其2024年整合內外部資源,聚焦公募、保險、私募、銀行和大型機構客戶,爲其提供研究、產品和交易等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與此同時積極探索業務轉型並初具成效。

產研方面,2023年11月,申萬宏源設立產業研究院,下設新產業、新能源等5大產業研究中心。

政研方面,申萬宏源組建了專門的政策研究室,專注對國家戰略、區域經濟及金融資本市場政策進行研究,以持續提升對中央決策部門的影響力、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力。

幹部走向年輕化

一系列改革之下,作爲老牌研究所的申萬宏源,也在進行管理層調整。如果說重視內部提拔是其特點之一,那麼,另一大特點則是幹部年輕化,尤其是重用80後年輕幹部。

此番即將正式出任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的王勝出生於1982年。而周海晨與王勝年齡相仿,同樣是80後。

2023年12月,由計算機首席升任申萬宏源研究所總經理助理的劉洋,以及2024年7月加盟申萬宏源,擔任首席經濟學家的趙偉,也是80後。

2024年12月,升任申萬宏源研究所總經理助理的輕工造紙首席屠亦婷,則是更爲年輕的85後。

“當一家公司、一個團隊敢於起用年輕幹部時,其往往會更具活力,更有改革魄力。由於年輕一代通常接受過優秀的教育與完備的培養體系,其綜合素質與規範程度更勝一籌。如今,申萬宏源研究所由一批40歲左右的年輕幹部擔當重任,其發展潛力更爲廣闊。”某券商研究所資深人士分析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擺在申萬宏源研究所年輕幹部肩頭的擔子也着實不輕。

以佣金分倉爲例,根據Wind數據,自2021年分倉佣金收入創下8.29億元的高點後,申萬宏源分倉佣金已連續三年下滑。2022年降至6.72億元,2023年進一步下滑至4.69億元,排名也從第8位跌至第13位。2024年,其分倉佣金收入僅爲2.99億元,同比下滑36.18%,排名維持在第13名。

新老首席經濟學家“交接班”

申萬宏源研究所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其目前同時擁有兩位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和趙偉。這在券商研究所中頗爲少見。

早在2001年,楊成長即加入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負責研究組織與策劃工作,並推動宏觀研究領域的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確立了將宏觀、產業、金融和政策有機結合的宏觀研究定位,推動宏觀政策研究的諮詢化、專業化和規範化,在國內機構投資者中產生了不小影響。

2015年,合併後的申萬宏源研究所成立,楊成長即是首席經濟學家。

2024年7月,原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加盟申萬宏源,職務同樣爲首席經濟學家。至此,申萬宏源擁有兩位首席經濟學家。

不過,目前二者職務與分工有所差別。

趙偉是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負責分管研究所的宏觀研究工作。帶領研究團隊開展深入研究,持續建立宏觀研究各領域的研究方法與體系,完善研究所體系建設,爲各類機構投資者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同時依託研究所“投研+產研+政研” 三輪驅動的發展思路,賦能公司各業務條線。

楊成長則是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繼續負責分管研究所的政策研究工作,指導宏觀研究、發展研究、債券研究等研究工作。

2023年,楊成長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其在申萬宏源的工作也很可能持續到履職期間結束。不過,隨着楊成長退休時間接近,趙偉大概率將扛起申萬宏源研究在整個宏觀研究領域的大旗。

而隨着趙偉逐步接替楊成長、王勝逐步接替周海晨,承擔申萬宏源研究所更爲重要的使命,申萬宏源研究所也將步入全新階段。年輕化與經驗傳承並重,或爲老牌研究所轉型提供新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