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寓言學管理/隱形考覈 善用神秘客機制

話說,美國肯德基遍佈全球。而總部在萬里之外,如何瞭解成員是否循規蹈矩呢?一次,上海肯德基收到總部寄來的工作鑑定評分書,經理瞠目結舌。原來,總部僱用一批人,並佯裝顧客檢查評分。這些特殊顧客來無影、去無蹤,使成員時時備感壓力,絲毫不敢疏忽。

故事寓意,當面對怠惰人性時,建立檢核機制,提醒成員重視工作品質與態度,是期中日常管理的重點。

繁忙工作中,總免不了出現一些投機取巧的部屬。主管在場時,刻意表現賣力工作的樣子,待主管前腳剛離開,就開始偷懶摸魚。

期中日常管理時,面對這些抓空檔、鑽漏洞行爲時,檢核的困難點,在於管理者難以在部屬執行任務時,全程監督與追蹤。

雖然,現代科技確實有監視設備,可達到即時監控的目的。但若採取此方式,成員會有不受尊重之感。此外,更顯示管理層不信任團隊,而破壞彼此的信任感。

相對地,若能採取神秘客這種隱形監督機制,具備以下的特色與優點。

一、結構化:檢核人員手上,通常有份條列清單。檢核項目,可能包含產品品質查覈,或服務技巧、態度等行爲檢核。且針對分項,採量化評量,方便統計與排序。

二、制度化:此檢核方式,屬於內部正式的稽查機制。包括系統化的設計、執行與培訓,確保此模式可以較全面、持續性的進行稽覈。

三、彈性化:可機動性地依不同時期的需要,設定對應檢核項目。稽覈人員再依當期檢核重點,進行檢核。

四、不定期:由於採取非固定的隨機檢核,受查覈者不知何時會被稽查,只能戒慎恐懼面對工作。如同移動式的測速照相機,行車者提心吊膽,會盡量遵守規定,依速限行駛。

五、隱匿性:由於檢核者以顧客身分進行稽查,且均經過專業培訓,在諜對諜過程中,實在真僞難辨,也能查出最真實的門市狀況。

這種如同佈下天羅地網的隱形監督機制,其實也非無所不能,仍有其運用上的限制。

一、須專業培訓:對於進行檢核的神秘客,須提供專業培訓,使之具備相對的專業能力,方能確保檢核品質的精準度與一致性。

二、適用產業限制:此方式較適用於B2C(Business to customer)產業,也就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型態。因爲營運上須直接面對第一線顧客,纔有機會能扮演消費者的角色。

三、產業規模限制:採行此方式須具備相對較大的規模,若經營據點較少,神秘客被辨識出來的機率較大。一旦身分被識破,則效果將大打折扣。

基於主管的時間資源有限,在日常管理上,通常只能採取關鍵與例外管理原則,也就是抓重點項目,並針對超乎預期或未達預期者,進行管理。

而神秘客的稽覈機制,可以輔助主管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區塊,提供一個平日看不見的視角,供管理者參考。

當然,稽覈者不應只是挑出投機取巧的偷懶者,以及不按規定的違規者。對於平日競競業業,嚴謹依規做事,或是有特殊表現者,也可藉神秘客機制,讓平日不爲人知的努力,可被看見與獎勵。

總之,稽覈工具的目的,在於識別優劣,並賞善罰惡。使好的行爲能夠延續,負向行爲能獲得抑制,最終,形成一種不論管理者是否在場,成員均會努力不懈的積極認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