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相關技能!北京1400多所中小學開AI通識課 練習「打造自己的智能體」
大陸多地從小開始培養學生AI技能,北京市新學期1,400餘所中小學開設新課「人工智能通識課」,每學年不少於8個課時。(圖/取自央視)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大陸多地從小開始培養學生AI技能,北京市新學期1,400餘所中小學開設新課「人工智能通識課」,每學年不少於8個課時,覆蓋小學到高中全學段。內容含括基本瞭解AI、合理使用AI再到創新應用AI。
外界關注AI通識課要怎麼上,綜合央視、北京日報報導,北京市十一學校一分校的AI課堂上,六年級的學生正化身「代碼工程師」,嘗試打造屬於自己的智能體。該課程組老師王萌稱,小學階段的核心目標就是啓蒙和感知,會通過圖形化編程課程,AI來做繪本課程,還有像機器學習的初體驗,這種比較有趣的項目式的課程,建構孩子們對AI的感知。
北京市另一所日壇中學,初中的學生們正在進行數據採集、模型訓練,體驗人臉識別功能是如何生成的,還嘗試製作出「新生刷臉簽到」等能解決真實問題的智能程序。
北京宏志中學初中的AI課堂上,學生們正在探索AI「說」話背後的語音合成原理,並嘗試用語音克隆(複製)技術將文字轉換爲自己的聲音。該中學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注重分層教學、貫通培養,將AI課程分爲基礎類、拓展類和提高類。
北京市第二中學經開區學校,學校周邊匯聚了人形機器人、無人駕駛等衆多高新技術產業和公司。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們不僅能直接接觸到機器人、模擬無人駕駛艙等最新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企業工程師還走進校園與學校老師一起共同開發課程,給學生上人工智能課。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將上線新設備「智能助教助學大模型」終端,支持師生即時互動答疑。該校還採購了開源硬體套件,用於學生動手實踐物聯網和簡單算法開發;廣渠門中學則將生物學、計算機等學科與AI課程結合,從「AI+五育」融合的角度入手,開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輔助美術、微電影、音樂等多種課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近期做了1項調查,對象包含32.2萬名學生、28.4萬名教師和5.2萬名家長,覆蓋大陸31個省。結果顯示,99%的學生接觸過AI,85.6%的學生嘗試過用AI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