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億虧損到近百億盈利,業績因何大變?2025年有何規劃?中郵保險管理層這樣說⋯⋯

近期,非上市險企2024年償付能力報告陸續出爐。作爲“郵政系”下的人身險機構,中郵保險2024年的業績可謂是十分亮眼。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初步數據顯示,中郵保險2024年淨利潤爲91.88億元,在非上市險企中排在第二位。

相較於2023年虧損120億元,中郵保險2024年的業績可謂是十分亮眼。爲何中郵保險近兩年的業績會出現如此大的過山車表現?2025年中郵保險又將如何佈局?近期,中郵保險管理層亮相媒體會,就相關問題給予迴應。

三大因素推動業績高增

從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來看,中郵保險2024年淨利潤爲91.88億元,不僅扭轉了2023年的虧損狀態,還實現了高利潤的態勢。爲何中郵保險淨利潤爲何有此顯著變化?

“2023年公司虧損有執行單邊新會計準則疊加資本市場波動的特定原因。”中郵保險總經理李學軍表示,2023年,中郵保險的特殊之處在於,在負債端仍執行老準則,但在資產端開始執行新準則,以便與郵政集團報表統一。這使得資產端以市價計量,市值的波動絕大部分傳遞到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這“一新一舊”的會計準則,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會計對於經濟事項計量的科學性,出現了資負兩端的不協同。在2023年市場大幅波動的環境下,放大了資產端的風險,導致財報出現波動。

自2024年開始,中郵保險在負債端也執行了新準則,從而在資產端和負債端都執行新準則。據悉,中郵保險2024年利潤總額爲118億元,而2024年是中郵保險完整執行新會計準則計量的第一年。

此外,重構資產結構和把握住債類資產的收益也是推動中郵保險利潤高增的原因。“重構資產端結構,2023年大量減配和減少公允價值計量的基金和保險資管產品,大量增加長久期債券,主要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李學軍指出,以上操作帶來兩個好處,一是快速拉長資產端久期,二是帶來穩定收益。他表示,2024年的利潤主要是投資貢獻,而投資貢獻主要來源於固收資產收益的貢獻,固收類的資產對整個投資收益的貢獻在85%左右,而且固收收益是非常穩定的。據悉,2023年中郵保險配置的長久期債券收益在3%以上。

同時,中郵保險2024年戰略資產的交易盤也把握住了很好的交易機會,所以去年超額收益還是比較多的,大概在20億左右。而924行情上漲,也帶來大概有17/18個億的收益。李學軍坦言,除去以上三筆“一次性收益”,中郵保險這樣體量的保險公司正常穩定的盈利水平,大概在60/70億左右。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郵保險總資產達到6241億元,同比增長27%,穩居行業前8位。保費收入1349億元,連續兩年上千億,列行業第7位,同比增長23%。利潤總額歷史性突破100億元,完成118.2億元,列行業第6位。新業務價值連續三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長,並穩居行業前5位。

2025年保費力爭登上1500億元臺階

對於中郵保險2024年總體經營表現,李學軍打分80分。其指出,資產增長不是中郵保險當前階段的首要目標,而是將重點放在業務結構的調整上。此外,李學軍還透露了中郵保險2025年的經營目標。他指出,2025年總保費爭取登上1500億的臺階,預計實現個位數增長。業務結構繼續調整,繼續壓降新單、壓降躉交業務,保費增長主要靠續期拉動。其中,縮短新單的負債久期,新單業務保費預計呈現負增長5%左右,新業務價值爭取能過100億,續期業務保費預計呈現大幅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爲長期資金和大資金的代表,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上越來越受關注。1月22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及:“引導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增加A股(含權益類基金)投資規模和實際比例。”《方案》提出,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

作爲從業機構及從業者,中郵保險又是如何看待A股市場呢?中郵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臨時負責人、中郵保險副總經理張戩透露,2023年後中郵保險在A股市場的權益投資,無論從規模還是戰略上都有顯著提升。爲響應監管號召及政策變化,中郵保險增加了權益投資,發揮保險資金的穩定器作用。其中,一半以上權益配置放在高股息類資產裡。

“我們傾向認爲,2025年整個股票市場的機會顯著大於過去兩三年。因此,2025年將逐漸增加波動性較大的股票配置,期望獲得更多超額收益。同時,我們也在建立成熟的股權投資團隊,直接投入與國家高質量發展相關的行業。”張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我們傾向於認爲中國經濟開始體現出週期性的見底回升的態勢。

張戩表示,保險投資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資產和負債的相匹配,因此在投資方面會優先考慮久期的匹配,這也是中郵保險收益匹配的最終目標。“我們不會以風險爲代價去追求更高的收益,更多的還是會考慮匹配負債的需求,平衡好資產期限和收益的情況。所以在投資端,我們會以有限度地提高對資產的風險評估級別,從而提高投資收益,但這個幅度不會特別大,這就是我們今年的資產配置的主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