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保險去年虧損1.69億,行業“鮎魚”如何化解新能源車險難題?
備受關注的比亞迪保險公佈了2024年的成績單,該公司2024年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51億元,虧損1.69億元。
比亞迪保險背靠比亞迪集團,因此這條車險市場的“鮎魚”一舉一動都能引發市場討論。業內對比亞迪保險的期待,集中在一家掌握大量汽車數據的公司能否破解新能源車險高保費、高虧損的難題。
而在新能源車險經營困境中,維修成本高企擺在顯眼位置,降低維修成本是行業重塑新能源車險經營的重要課題。
2024年虧損1.69億元
比亞迪保險由易安財險更名而來。2024年4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批覆,同意比亞迪財險在安徽、江西、山東(不含青島)、河南、湖南、廣東、陝西和深圳地區使用全國統一的交強險條款、基礎保險費率和相應的費率浮動係數。比亞迪正式進軍汽車保險市場。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比亞迪保險13.51億的保險業務收入中,四季度貢獻最多,達8.05億元,但仍處虧損狀態,第四季度虧損8138萬元,全年虧損1.69億元。
虧損的原因可在比亞迪保險雙雙破200%的綜合成本率、綜合賠付率上窺得端倪。比亞迪保險2024年的綜合成本率爲308.81%,綜合賠付率爲233.92%,而業內綜合成本率多在100%-150%之間。
對於比亞迪保險高於行業的綜合成本率,有財險公司高管向界面新聞表示,這是新能源車險市場和比亞迪保險發展階段共同造成的。
“燃油車所有配件和工時都是成熟且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的維修費用顯著高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還存在電池老化問題,當前行業對相關風險的定價機制尚未成熟。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從比亞迪保險的角度看,該公司高管表示,比亞迪保險仍處於發展初期,在渠道建設、技術開發和團隊擴張方面投入巨大,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儘管比亞迪擁有新能源汽車的車輛數據優勢,但初期對駕駛行爲數據、電池健康狀態等風險變量的分析應用尚未成熟,導致保費與風險匹配度較低。
另一方面,在業務大舉擴張之時,比亞迪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迅速。
2024年四季度末,比亞迪保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173.83%,與上季度末相比下降了605個百分點。
對於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原因,比亞迪保險表示,主要是由於車險保險規模上升,保費風險、準備金風險以及巨災風險的風險暴露均顯著增加,導致保險風險最低資本大幅增加。另外,新配置的股票基金和組合保險資管產品也導致市場風險最低資本增加。
齊力降低維修成本
比亞迪保險初入新能源車險時遇到的虧損問題是全行業共同的難題。
據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佈的新能源車險2024年有關賠付信息顯示,2024年,我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保費收入爲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承保虧損57億元,呈現連續虧損狀態。保險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車系有137個。
中國精算師協會和銀保信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提出主要有四個原因:維修成本較高、出險率較高、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錯配、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風險不匹配。
新能源車在市場上佔有的比例越來越高,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佔汽車總量的8.90%;2024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125萬輛,佔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的41.83%。
因此解決新能源車險“車主喊貴、保司喊貴”的難題成爲當務之急。
1月,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和商務部聯合發佈了《關於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當中特別提到“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
車車科技CEO張磊向界面新聞表示,新能源車維修成本高的原因包括零部件專用性強、維修技術門檻高、供應鏈不完善等。現有參與者優化維修成本的路徑可能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推動三電系統的模塊化設計,實現故障單元替換而非整體更換;二是建立新能源車專屬配件認證體系,培育第三方維修配件市場;三是維修技術標準化。制定系統檢測和電池拆解等專項維修標準,降低技術溢價;四是開發智能診斷系統,通過遠程診斷技術來減少部分線下檢測。
《指導意見》亦提出“主動順應智能駕駛趨勢”,爲車險與智駕的深度融合指明方向。
在張磊看來,未來車險的產品形態將發生改變,當車主切換到智能駕駛模式時,保險責任將會從車主轉移到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或智能駕駛技術公司,車企將成爲車險的投保方。
當發生交通事故後,如何界定是人爲因素還是軟件故障導致的事故,如何通過系統對數值計算來開展智能網聯車事故判定責任,實現事故責任判定自動化。面對這種情況時就需要利用“人機共駕智保體”來解決保險責任認定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