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亞洲10%新常態 專家:15~20%看起來還不差

▲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記者陳瑩欣/綜合報導

日本與美國達成對等關稅15%的貿易協議,連帶動日股2個交易日飆漲,繼昨日以大漲1396.40點後,今(24)日早盤續大漲逾800點,專家指出,經過數月的不確定性之後,美國總統川普的最新關稅協議爲全球最大製造業地區亞洲的新貿易格局提供了清晰的輪廓。

根據新加坡的《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法國外貿銀行新興市場經濟學家阮貞(Trinh Nguyen)說,「我們現在生活在10%關稅等於是零關稅的新常態,15%至20%的關稅看起來還不差」。她補充,「15%至20%的關稅,對美國企業而言,同樣產品從國外進口而非透過在地生產仍是有利可圖的」。

美國宣佈將對日本進口產品徵收15%關稅,與菲律賓、印尼、越南也達成19%至20%不等關稅協議,市場關注還未公佈的韓國與臺灣。

《The Straits Times》報導稱,儘管最新的交易帶來了一些緩解,但關鍵問題仍然存在。

川普政府仍在考慮對半導體和藥品等商品徵收一系列行業關稅,這些商品對新加坡、臺灣和印度等亞洲經濟體至關重要,而美國尚未宣佈對這些國家的關稅稅率或協議。儘管與日本的協議爲南韓新總統李在明提供了潛在的模板,但韓國更容易受到關稅的影響。

專家建議,隨着關稅水準逐漸確定,在亞洲擁有複雜供應鏈且仍依賴美國消費者的企業可以開始研究如何轉變營運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銷售的衝擊。 如同2018年的第一次貿易戰一樣,最新的關稅公告可能會促使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平均關稅稅率仍然是該地區最高的,而白宮持續對美國的技術和貿易雄心施壓,這意味着企業可能會在其他地方找到更穩定的發展。

幾個月來,企業和行業組織一直在警告稱,不確定性對投資的影響比關稅更嚴重。標準普爾PMI數據顯示,東協地區製造業出現了2021年8月以來最顯著的疲軟態勢,主要原因是新訂單大幅下降、大規模裁員和採購活動減弱。

巴克萊分析師Brian Ta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最新協議「新近的協議延續了關稅15%至20%的趨勢,川普近期表示,他傾向的基礎關稅並非當前的10%而是15%至20%之間,這將使亞洲的經濟成長預測有下行風險。」